阅读历史 |

第 253 章 智得张良(1 / 2)

加入书签

担心的话蒙恬不敢说出口,他相信秦始皇心里有主意,他说多了,反而让人觉得他不满于陛下。

“朕知道你担心什么,放手去干,朕自有主张。”秦始皇一眼便明白蒙恬操的什么心,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只管放心去干,他自有章程。

得秦始皇此话,蒙恬心中大石完全放下,麻利的办事去。

【学有所成的张良等的是一个机会,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猜到了,大泽乡起义点起了农民起义之火,各地有野心的人们开始如同雨后春笋接二连三冒出来。一个致力于杀秦始皇的人,一个学了《太公兵法》,肩负兴邦定国之重任的张良,又怎么能错过如此良机?】

【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百余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后因自感身单势孤,难以立足,只好率众往投景驹。这个景驹本是楚国贵族,被拥立为楚王。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楚国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盏灯。景驹为王,不过一个招牌竖起来,冲的是天下英豪。张良在投奔途中正好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

【真,怪不得人人都道刘邦运气好,刘邦运气是真好!萧何曹参这些原本在他之上的人们为他所用也就罢了,路上碰到一个张良,也能为他所用。要说张良为什么选择刘邦,两人相见如故,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悟,并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据说张良向别人讲述《太公兵法》,大家都听不明白。张良说:“沛公殆天授。”于是,张良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

!!!秦始皇表示,《太公兵法》有那么难吗?他要是记得不错,刘邦区区一个寻常百姓,最高的职位也就是亭长,别人听不懂的事,他就听懂了?

嗯,张良那句殆天授什么的,还真是?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物色明主的人来说,对于自己要选的明主最基本的要求莫过于对方善于纳谏,恰好刘邦一直有此良好的品质,比起一切未知之数,刘邦已然是张良眼前的人,更是他遇上的很多人里,能够听得懂他的话,听进他劝的人,张良难道要好高骛远?】

【张良并没有,他是立刻决定追随刘邦。刘邦得张良,那是如虎添翼,喜不自胜,想想太史公是怎么评价张良的?“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随着项梁听从范增建议立熊心为楚怀王,集聚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城共商大事。值此良机,张良作为一个韩国人,并没有忘记复兴韩国,顺势忙对项梁提议道:“君既已立楚王为后人,而韩王诸公子中的横阳君成最贤,可立为王,借以多树党羽。”】

【对张良来说,韩国为秦所灭,灭国之恨,让他恨不得杀秦始皇而后快,今秦始皇去了,胡亥个坑爹玩意把大秦玩脱,引得天下义军四起,各路诸侯纷纷自立,他韩国至今未曾立起,那怎么行?要说张良和项梁相早有旧谊,因而项梁一口应承。说干荿梁真干,命人找到韩王成,立为韩王,并

以张良为司徒。张良“复韩”

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复家”

的政治夙愿也得以实现,因而竭尽全力扶持韩王成,挥师收复韩地,也就是战国时韩国地盘。只是张良游兵于颍川附近,时而攻取数城,时而又被秦兵夺回,却迟迟未能开创大局面。】

秦始皇听到这儿,意识到了张良的长处,善谋而不谋于守。

【秦一世一年年底,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谁先入关进咸阳,谁便可以立而为王。刘邦取道颍川、南阳,打算从武关进入关中。刘邦从洛阳南出轘辕山行进时,张良领着一队兵马前来跟从刘邦。刘邦向南攻取颍阳县,屠灭全城。接着攻打长社,接连打下韩地的十多座城邑,击破了秦将杨熊遗留的守军。】

【张良和自家韩王一直和秦军你争我夺于城池,反反复复的情况,随着刘邦的出手,大局得定。不管是韩王或者张良,心里对刘邦的好感是蹭蹭蹭往上涨。知他人所长,亦知其所短,张良本就觉得刘邦为明主,韩国是他的国,他想复国,没有直接干脆请刘邦帮忙,自有他的傲骨。如今刘邦帮他拿下韩国诸多城池,他岂能不思回报。同理,韩王也是。】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