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0 章 起个名字(1 / 2)

加入书签

二人共乘一骑,走在回家的路上,即便表明心意已是昨日的事了,绣娘的脸颊还是有些红。

好在天气热了,倒也说得过去。

吴蔚觉得,虽然自己和绣娘的这场告白稍显匆忙,好在结局是好的。

自从和绣娘确立了关系,吴蔚感觉自己的心彻底有了依托,不再像从前那般,即便认可了这个时代,偶尔也会觉得心是飘着的。

关于“婚嫁”之事,吴蔚问过绣娘的意见,和吴蔚想的差不多,绣娘也觉得她们只要心中有彼此,认定了彼此便好,实在没有必要去做些引人瞩目的事情。

绣娘已经是经历过一次流言蜚语的伤害了,她不想让吴蔚也深陷其中,更不想打破眼下平静的生活。

反正她的名声已然如此了,即便张家村的人从不会恶意提及,也没有人真的敢打一个“扫把星”的主意。

而吴蔚呢,没有亲长在身边,婚嫁之事全凭她自己做主。

说起来,这已是老天对她们最大的眷顾了。

昨夜夜深时,绣娘看着身边熟睡的吴蔚,回忆起自己曾经历的种种不公和不幸,心里竟暗暗有些庆幸。

正是因为从前那些不堪回首的经历,反而让她之后的人生能自己做主了。

……

刚确定了关系,二人有说不完的话,哪怕是几句闲谈,都别有一般滋味。

一路上说说笑笑,这趟归家之路显得并不漫长。

……

这次回来,吴蔚和绣娘给张老夫人带了不少东西,吃的用的,还有些精巧的小物件。

绣娘明白吴蔚的心思,便也由着她了,倒是柳老夫人接过东西以后,心疼了半晌,叫吴蔚不要这般浪费银子,她已经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了。

自从腿疾逐渐好转,丢掉手杖的柳老夫人将小院打理得井井有条,并没有什么活需要绣娘和吴蔚做。只是各自换下一套干净的衣裳,绣娘拿去洗了,吴蔚则是劈了两捆柴,码到了院墙边上。

吴蔚放下斧头,绣娘刚好也洗完了衣裳,二人一起把衣服晾好,吴蔚说道:“三娘,我去趟张家。”

“嗯,方便的话,请二姐和二姐夫来家里吃饭。今儿天好,让二姐把柱子也抱过来,我和娘在家里准备晚饭。”

“知道了。”

吴蔚驾着牛车出门去了,和上次一样,张家父子到田里去了。

吴蔚和张老夫人聊了一会儿,从张老夫人口中得知:张家的田地算是保住了一多半,眼下这个月份,再补种秧苗也赶不上抽穗了,只能尽力保住现有秧苗的存活率,张家父子每天天不亮就到田里去,父子俩一人一个扁担,不停地往地里浇水。

张老夫人还说:有些人家地里的秧苗死了大半,眼看着补种无望,干脆放弃了,家里留一个看家,照顾老小的,剩下的壮劳力结伴去了泰州府。

……

临走前,张老夫人还絮絮叨叨地说道:“今年的粮食,怕是要涨

价咯。”

回小院儿的路上,

又从柳二娘子处得知,

有些人家没赶上泰州府招工的最后期限,家里的田地眼看着也救不活了,索性到外面去给人家当短工去了,多少赚些银子回来,不然秋收之后要饿肚子的。

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如吴蔚和张家一样,拥有满仓的余粮。

吴蔚听完后心情很沉重,今年的气候真是异常,不仅冬雪少,夏雨也没几场,土地墒情不够,再加上干旱,采买粮食的事宜刻不容缓。

“二姐,我手里有趟买卖,需要二姐夫跟着出门一趟,有工钱。”

“什么买卖?要去几天?”

吴蔚想了想,答道:“二姐,我和你说,你可别告诉别人啊,这事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你放心吧,你交代的事儿,我的嘴巴严着呢。”

“我准备在泰州城里盘下一间米庄,你也看到了,按照目前的情况,今年粮食的价格一定走高,我得抓紧去采购一笔,到仓实县去。顺利的话十天八天就能回来,保守估计半个月,最多不超过一个月也就回来了。”

“仓实县?我好像听说过,挺远的吧?”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