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7(2 / 2)

加入书签

……为了防止政治传统被癫公破坏,为了守护百年来渴求的和平,贯彻爱与真实的仁义, 可爱而迷人的正派角色们齐心协力,终于要对穆国公世子下手了!

当然,相比起带宋儒生, 大安的士大夫现在还是相对要脸的;至少不敢效法苏辙、司马光, 在对倭大胜的结果上做文章,主张给东瀛倒贴赔款赔礼道歉什么的。大安文官们其实非常清楚,世子的手腕虽然酷烈, 但控诉的罪名多半不是虚谈, 纠缠通倭的证据毫无意义,反倒可能被倒打一耙;所以思前想后, 弹劾的罪状中并不包括实质内容,只是指责穆氏“跋扈”、“违背祖训”、“居心诚不可问”。

——抛开事实不谈, 你就说你跋扈不跋扈吧!

早在动手料理那些举人秀才之时,文官们的狂怒就已是意料中事。但最为怪异的却是内阁的态度,几位阁老重臣并没有顺从朝廷舆论展现出同仇敌忾的气势,而只是公事公办,给世子发了一封急递,让他“明白回话”、“勿得迟误”;虽然“毋得迟误”,但朝廷的办事效率是大家都知道的,明白回话后双方你来我去打嘴仗,时间少说也得拖上小半年;时间一久事态变化,很多事情就可以微妙的布局了。

实际上,仿佛是生怕穆国公世子不能理解,内阁主事的闫阁老和许阁老花了很大的心思。从笔迹上看,他们这一封精心措辞的公文,是由时任翰林学士、权知制诰的张太岳写的。

——勒令世子明白回话的公文,居然由张太岳亲笔书写。穆氏要是连这个信号都读不懂,那他也不必搞政治了,回家等着被下狱算了。

事实证明,被朝政捶打得肉质q弹之后,世子还是很明白这点小套路的。他仔仔细细将公文读完,神色依旧镇定;然后仔细检点,又从内阁的密盒里抽出了一封书信。这封信是许阁老闫阁老亲笔所写,同样是以内阁名义发出,只不过内容要亲切随和得多,是询问他南下平倭的进度,表示朝廷拳拳关怀之意。

大概是考虑到世子的理解能力,这封信没有搞什么虚文;除了一点必要的掩饰之外,基本已经将辛苦筹谋的话外之音摊开了揉碎了显露于前。但饶是如此,穆祺仍然大为惊愕。他反复讲书信读了几回,一字一句认真品味,在排除掉一切不可能之后,才不能不接受唯一的事实:这俩老登是真心想干倭寇,还要干一票大的。

不是,这人设的转折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好吧,穆祺在狠下决心处置那四百余人时,也不是没有想过要用这口无大不大的黑锅逼内阁就范,反客为主刺激刺激中枢的积极性。但中枢骤然之间激进到这个地步,仍然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闫分宜许少湖好歹也是在文官体系中浸淫了几十年的老前辈了,按理说早就已经内化了朝廷的那套规则;但消息上报后不过区区十数日光景,这两老头居然能一转攻势,打破以往所有的思维惯性,整出这么一套狠活来;其反应之机敏老辣,手腕之娴熟高明,真可谓是天下无双了。

要知道,扩大对倭战争以增强皇帝权威,虽然说起来光明正大,但实际上就是破坏了百余年来文臣们辛苦数代人的努力,无异于是大大背叛自身的阶级。几十年寒窗苦读的文人,背刺起文官共识居然如此行云流水毫无窒碍,跳反时连点心理建设都不需要做,单凭这样的政治素质,就不是穆祺这种瓜皮可以企及的。

……其实仔细想想,这两老头说不定也是生不逢时,在飞玄真君手上搓磨太久,才搞成了如今这副非人的模样;设若真能降生汉初武皇帝之时,仅凭这一套政治手腕,好赖也能混一个公孙弘的位分嘛!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何尝不是两个老头的悲哀呢?

不过现在好了。在世子一番督促下,两个老头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