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94(1 / 2)

加入书签

一下,运动员们的东西陆续送过来,但是人就按在包下来的商冰那边凑合训练了半个月,之后就直接打包去云南基地了。

丛澜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首钢改建后的样子。

在场馆里逛了逛,崭新的冰面和训练馆,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跟搬新家了一样!”沐修竹在一边说着。

是啊,就跟搬新家了一样。

首钢虽然只是一个让运动员们暂时过渡的地方,但这里也不是只为了这么一个冬奥周期,后续还想安排成为对外开放的冰上基地,不论是承接赛事还是让群众来这边玩耍、锻炼都好,到时候也能延伸他们想做的体育、文化、科技的三合一发展。

张简方早先去开会的时候就知道这边要改建了,他暗戳戳塞了经费过来,以前的老旧场馆是在破基础上翻新打补丁,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换全新的地盘了,当然怎么好怎么来!

丛澜蹲下去摸了摸冰面:“好漂亮啊。”

非常漂亮,光洁如玉,一片银盘的闪亮模样。

祁寻春:“可不是漂亮吗?新技术,二氧化碳制冰,连带着隔壁的几块冰,全是这个技术。”

丛澜抬头,诧异:“诶?”

她随身携带的神奇小空间里,最初就是这个技术,后来随着时间的变化,里面也经过了数次的更新。

丛澜不太了解具体的科技,但看上面的系统日志,冰面是越来越好的,主要体现为她在里面已经快要六种四周全了。

现实里她还不行。

“什么是二氧化碳制冰?”

“有什么区别吗?”

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问着。

祁寻春:“这个啊,我给你们找个专业的过来。”

她左右看了看,让制冰师团队的人来给孩子们讲解。

现在大部分冰场用的都是氟利昂等人工合成制冰剂技术,或者就是氨制冷剂技术,弊端除了污染环境以外,其实也有着冰面制作困难、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等。

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二氧化碳制冰机,这么多年来不断发展,国外的这个技术已经算是比较成熟了,只不过在运用上存在问题。

ISU不用,是因为他们不行。

张简方用,是因为前几年他就通过天津大学的该技术研究团队,联合企业进行了校企+体育部门的合作,针对花滑场地进行专门的研究配置,去年就有了很大的进展。

他很想在首体改这个东西,就是一直没有机会。

得知首钢这边要搞新场地,张简方第一个举手同意。

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不只是可以用在冰面场地上,其他领域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过这个就不在张简方感兴趣的范围了。

“节能40%,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好处。”制冰师笑着说道,“冰面控温误差可以在0.5℃。”

丛澜鼓掌:“漂亮!”

其余人:“哇塞!!!”

花滑赛场的冰面厚度与温度,ISU是有技术标准的。国内举办的赛事里,制冰技术团队早期都是邀请国外的人,现在陆续换成了国内的公司团队,COC这些年的冰面也做得极为漂亮。

但很多人都会忽略,冰面的均匀,也是有标准的。有的赛场边缘冰面软,有的冰面温度参差不齐,这些对运动员都是有影响的。

一整个冰面的温度差,ISU的规定是1.5℃,但新技术下可以保证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差只有这个标准的三分之一。

而且还可以确保每个角落的硬度是均匀一致的。

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与隔壁滑雪的人工造雪技术是一样,一直都被国外垄断。

天津大学算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热泵技术的,校企合作也是他们习惯了的章程,针对花样滑冰做研究,不算难,难的是落地。

技术可以,应用存在问题。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