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葬礼的秘密(2 / 2)

加入书签

郝惟谅听后再望妇人,觉其脸色更加惨白:“你的意思是?”</p>

妇人说:“没别的期望,只想拜托您将我另行埋葬,入土为安。”</p>

郝惟谅说:“我乃粗人,亦无产业,没有银子,即使想将你另行安葬,也力不能及。”</p>

妇人说:“莫担心,我虽为鬼,但这些年不废女工,善制雨衣,你看——”</p>

妇人伸手指向身后,郝惟谅一看,果然整齐地放着一件件油纸做的雨衣。</p>

妇人说:“我平时给附近的胡家做女佣,已多年,积攒了十三万钱,以此做安葬费,当有剩余。”</p>

郝惟谅到底不错,承诺而归。</p>

转天,郝惟谅出城相访,果然有胡氏庄园,于是将遭遇如实告知。胡员外说其家确实有一张氏女佣,其人只言住于附近,每到太阳落山后,才来庄园中做活,没想到竟是女鬼。后来,郝惟谅和胡员外带人在附近寻找,果然在不远处的乱坟岗看到一个暴露在地面上的桑木棺材,打开后是一具骷髅,旁边是纸做的雨衣,以及一堆堆铜钱,数后正是十三万钱。</p>

郝惟谅和胡员外又添了些钱,将妇人迁葬到一处叫鹿顶原的地方。</p>

当晚,张氏托梦于二人,再三道谢。不说胡员外,只说郝惟谅。在梦中,张氏说没有什么相赠的,只是善于做雨衣,遂赠送雨衣一具,又歌一曲:“莫以贞留妾,从他理管弦。容华难久驻,知得几多年。”及至郝惟谅从梦中惊醒,发现枕边有油纸雨衣一具,亮蓝色,手掌般大小。</p>

张氏用的是桑木棺材。这个细节说明她死时的困顿。因为自北魏以来到唐朝,但凡有点钱的人,都会用柏木棺材的;即使没钱的,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准备一口柏木棺材。这跟北魏时的一则新闻有关。</p>

当时京城洛阳城南慕义里有一座菩提寺,为胡人所建。该寺扩建,掘墓取砖,在墓中发掘一活人,该人自称叫崔涵,已在地下待了十二年。按《洛阳伽蓝记》记载,此事当年轰动洛阳,并引起皇帝关注,问黄门侍郎徐纥,以前有没有这种事,徐答:“有啊!曹魏时发掘一座古墓,挖得西汉大臣霍光的女婿范明友的家奴,该奴所说汉朝历史,与史书记载甚为相符。所以,现在发生的这件事也没什么好奇怪的。”</p>

皇帝点点头,随后叫徐纥会见崔涵。徐问崔涵详情,后者答:“我原籍博陵,父名畅,母姓魏,家在洛阳城西阜财里。我死时十五岁,现在二十七岁,在地下待了十二年。”</p>

徐纥叫官员带着崔涵到阜财里寻其父母,果然阜财里住着一个叫崔畅的人,其妻魏氏。官员把崔涵叫进来:“这是你们的孩子吧?有人发掘墓地,把他挖出来了,你们收下吧。”</p>

崔畅大惊,似实难相信,马上变卦,说:“我实在没有这么个孩子,刚才开玩笑呢!”</p>

崔畅坚决不认,官员只好把崔涵带回去。过了两天,再次把崔涵带到崔畅家,后者还是不认,并在门前点火,驱鬼魂。崔家两口子,一人持刀,一人持桃枝,齐声说:“你不必来!我们不是你父母,你也不是我们的孩子,你还是快走吧,再见!”</p>

崔涵哭泣着离去,游魂洛阳街市,到了夜里,就寄居在寺院门下。</p>

后来,洛阳人发现这位地下人畏惧日光和水火兵器,走路疾快,直至疲惫不已才停下,人们都称之为鬼。</p>

洛阳奉洛里,是卖丧葬用品的地方。有一天,崔涵转悠到这地方,在一家棺材店门前站住:“用柏木做棺材,别用桑木做里衬!”</p>

人问其故,他说:“冥界有规矩,死时被柏木棺材收殓,入幽冥后,可免服兵役。有一次,冥界征发鬼兵,一鬼说,我可是从柏木棺材里出来的,应免服兵役。但被负责征兵的幽冥官员拒绝,官员说:你的棺材外表虽是柏木的,但里衬却是桑木的。”</p>

洛阳人闻听此言,争相为自己提前购买柏木棺材,一时间柏木价格飞涨,商人们赚了一大笔银子。但当时就有很多人怀疑:这可能是经销柏木的商人搞的营销法,塑造了崔涵这么个人物,编出一个段子,唯一的目的是促销他们的棺材。时至今日,柏木家具都卖不出好价格,就是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是做寿材用的。</p>

言归正传。</p>

尸体大殓后,棺材前需要摆放酒食肉饭。哭丧时,一边摇盖叩棺,一边呼喊亡者的名字:“起来再吃点东西吧,起来再吃点东西吧。”连续喊三遍后停止。妇女哭丧时,需用白扇掩面,或不露面,只在帷幄里号啕。居丧期间,也有不能哭的时候——合钉棺材并为之刷漆时若哭,钉子就不能将棺材钉牢,油漆也不会干。</p>

在此之前,应将下葬日卜算出。</p>

起灵时,要唱绋讴。“绋”是牵引灵车的绳索,“讴”是牵引绳索时所唱之歌,即挽歌。</p>

关于挽歌,很多唐朝人认为开始于西汉初年“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当时,田横不屈刘邦,在海岛自杀。追随者不敢大哭,“为歌以寄哀也”。又有人认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劳苦,歌声哀切,遂以送终,非古制也”。但段成式的一位朋友(工部郎中严厚本)认为:“挽歌其来久矣。据《左氏传》,公会吴子伐齐,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示必死也。”也就是说,这一习俗至少在春秋时已有了。段成式认同这一点。最初,只有贵族死后才唱挽歌,到汉魏以后平民的葬礼也开始唱了。</p>

在选择墓地时,最好在柏树林中。即使找不到树林,也最好在坟前种两棵柏树,这为的是防罔象和弗述。</p>

这是两种凶兽。</p>

罔象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又叫魍象、沐肿,迷恋死尸,“好食亡者肝”,但畏“虎与柏”。弗述,是另一种凶兽。按《酉阳杂俎》记载:“昔秦时陈仓人,猎得兽若彘而不知名。道逢二童子,曰:‘此名弗述,常在地中食逝者脑。欲杀之,当以柏插其首。’”这种凶兽也受制于柏。</p>

如果说柏树是二凶兽的天然敌手,那么葬礼中使用的魌头就是人为防范了。</p>

所谓魌头,是一种驱鬼面具,同时具有收集逝者魂魄的作用。它别名叫苏衣被,又称狂阻,分两类,四个眼睛的叫方相,两个眼睛的叫僛。方相俗称“开路神”,走在驱鬼队伍的最前面,样子如下:“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据传说,它也能驱逐罔象。</p>

陪葬品中需要有木偶的习俗起自虞卿。此人是战国时的名士。之所以需要造一些木屋、木车马、木奴婢随尸骨埋下,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用以抵代虫蛊在地下对逝者的吞噬。下葬的时候,要将搭在棺材上的铭旌(人死后用金粉书写的有题词的绸子)去掉。因铭旌上写有生人的名字,生人名字被埋葬实在不吉。与逝者一起下葬的,会有很多物品,但不能有皮革、铁器、铜镜等东西,因为逝者不能见光明……</p>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