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三章(1 / 2)

加入书签

春秋交替,时光荏苒。

国子监内,一群刚入学的十二三岁小姑娘,作女弟子打扮,背着褡裢,簇拥同行,相约去碑亭念书。

“那谢霁有什么了不起的!”

其中一个女孩手举先生今日发下来的文章批注,满脸不服气。

“我写的哪里比她差了!为什么所有先生看着她的文章都一副如获至宝的样子,有那么夸张吗?”

另一人笑道:“城东谢家嘛,家学本就深厚,没见过几个学识差的。

“那谢霁听说在谢家读家塾的时候,就在谢家子弟中样样第一,人还没有功名,才名已经传遍了梁城。

“我家中长辈都说,她简直就是第二个城东谢小姐,与年少时的谢相一般无二。”

一个个子矮点的姑娘小跑几步上来,一把拽走了她手上的文章:“拿来!你这么有自信,那给我看看!”

那矮个子姑娘将文章举到眼前,看没认真看,却一本正经地摇头晃脑:“子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盘饺子喂了牛……好文章,好文章,老夫定要将这篇文章评为今年的状元。”

“什——我才没这么写!”

那女孩被气笑了,追过去抢。

“你念你的歪诗去,文章还我!”

矮个女孩笑着躲她,边笑边道:“文章我看不懂,不过要我说,你和谢霁比的话,你的字是写的没她好!”

女弟子们正嬉笑打闹,忽然,一个纸团打在其中一个女孩背上,女孩回过头去,只见三五个同龄的男监生如风卷一般从她们旁边跑过。

其中一人边跑,边回头对她们做鬼脸:“你们这么悠哉啊,那碑亭的好位置,我们先去占了!”

“什么!”

女孩们赶忙要上去追,谁知还没跑几步,就见那群男孩还没跑过弯,就又绕了个圈折回来。

“你们怎么……”

“快走!严先生在前面!”

“啊!”

国子监对学生有严格礼仪规范,他们这样在路上又跑又吵,显然不合规。

而他们口中的“严先生”,乃是国子监博士严静姝,当年新科举明经科的第一位状元,也是继情况特殊的谢知秋之后,方国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女状元。

这严博士长得文文秀秀,平时说话也很温和,但罚起人来格外不留情面,往往让人猝不及防。

不少国子监学生起初误将严静姝当作那种好说话的先生,在她面前不太设防,对监规也没那么放在心上,结果差点被笑眯眯的严静姝罚得分不清东南西北。

他们往往后来才会知道,严静姝在朝堂上也是个极硬派的人物,性格是罕见的刚正不阿、直言不讳,论品级,国子博士是五品上,但她狠起来连二品官都骂。

久而久之,这位严博士就被历代国子监生私下誉为“国子监内最大的陷阱”,一贯有“笑面虎”之称。

这种人按理来说在朝堂上讨不到好,

但同平章事谢知秋却对严静姝颇为器重。

据说谢知秋一直有意将严静姝调到御史台,从事监察之务。

只是此前严静姝官场资历尚浅,需要历练,这才将她放在国子监,通过国子监这些官宦之子,让她快速熟悉官场的人际关系。

不过,算算年份,这严博士再过不久,应当也要升迁了。

听闻严静姝就在前面,学生们呼啦一下,作鸟兽散。

只有那矮个女孩不愿被人拖走,一步三回头,遗憾道:“哎,你们别拦着我,我有问题要去找严博士问……她是很严,但教得很好啊……我还有笑话想讲给她听,试试算不算违反纪律……大不了罚扫学堂嘛,让我回去,让我回去……”

……

却说拐角尽头,严静姝正板着脸站着,而在她身旁,还站着一名端重的紫衣女子。

女子身着深紫公服,公服上绣神兽纹,她仪态庄重,立身如竹,并非国子监内的人,但任谁都能瞧得出绝非等闲之辈。

这回她是私人出行,并非过来视察,虽然才下朝没换朝服,但刻意保持了低调。

此人,正是谢知秋无疑。

严静姝看到那些学生的样子,颦眉叹息:“现在的小孩,真不像样子。

“他们能进国子监,不难想象家境优渥,能有这样的读书机会,却不知珍惜,成天闹着玩!

“还有那些小姑娘,当年谢大人费了何等功夫,才让女孩也可以和男子一样读书上学!能进国子监,她们理应更为刻苦才是!

“当年国子学初向女学生开放,多少人感恩戴德,恨不得不睡觉日夜读书!她们比那些生来就有如此机会的男学生努力百倍有余,可称国之栋梁!

“还不到二十年,这些年轻姑娘竟就忘了这份难得,变得随意懒散,甚至和那些男学生一样嬉笑打闹,还拿正经书编歪诗!”

谢知秋看着眼前光景,却并无反应。

严静姝见谢知秋没说话,问:“谢大人,你可是觉得失望?一会儿我就将她们捉来教训。”

谢知秋却浅笑一下,拦住了她。

她看向那些学生逃走的方向。

“或许现在这样,才是好事吧。”

谢知秋道。

“她们不觉得自己在学堂上特别,说明这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可以像男子一样嬉笑玩闹,说明少有人因为她们是女孩,而刻意要求她们服从更多规矩。”

“在我们小的时候,有多少姑娘会像这样自信地认为自己应该在学业上出头,又有多少姑娘,会在男孩向她们扔纸团的时候,如此肆无忌惮、毫不犹豫地扔回去呢?她们还会冲出去抢碑亭的位置,不认为这就应当让给男子,好胜心也比以前强了。”

“每个时期会有每个时期的变化,只要人人都开始往前走了,我们静观其变便是。”

严静姝还是有些不满意,道:“可谢大人你家的霁儿就从不如此,既求知好学,又谦逊有礼,

那才该是天下学子的典范啊!若是所有女孩都如霁儿一般,我便再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谢知秋摇头一笑:“你是夫子,她在你面前自然听话。你要是见过她平时在家中,怎么将寻初的机关拆得一团乱,还有去将军府的时候怎么爬到树上摘柿子,就不会这样说了。”

严静姝迟疑,有点难以想象。

严静姝说:“可霁儿念书如此出众,这总没错。她又有你的提点,将来进了朝堂,想来又能有一番建树。”

谢知秋却道:“她是擅长读书,但那是因为她喜欢读。霁儿性子随性,也不喜揣摩人心,若是让她为官,她只怕不愿。”

“咦?”

严静姝本理所当然地认为,谢知秋的女儿将来必定是会做官的,倒没想到听到这么个答案,怔了一下。

她偷偷去瞥谢知秋的表情,想从中得到更多信息,不过谢知秋素来喜怒不形于色,严静姝再看,已看不出什么了。

*

又是一年。

太后病重。

她整日躺在病榻上,粥饭难进,已无昔日神采。

谢知秋手握天下后,与太后始终保持着和睦的关系,直到成为同平章事很多年后,谢知秋仍不时会去慈宁宫,向太后请教。

太后也没有计较谢知秋剥夺赵泽皇权一事,反而为了天下,宽容地帮谢知秋出谋划策。

谢知秋生病、生育、家中父母有事,或者偶尔她必须离开梁城、去别处办事的时候,难免会有一段比往常脆弱、难以事事周全的时期。

由于她原先树立起的强大威望,不敢有人轻易取她而代之,但在这段时期,一个人始终有做不到的事,是太后以及昔日效忠于她的人,在朝廷内外为她提供了充分的帮助,助她度过关卡,回到鼎盛状态。

曾有一段时间,顾太后甚至一本正经地被朝廷授予了侍中一职,协助谢知秋治理官场,不过等局面平定,顾太后又年事已高,很快因为精力不济,放弃职务,回慈宁殿休养。

时间虽不长,但这种一朝太后在朝中谋职的局面,往昔从未有过,随着皇室与官场的界限逐渐在法律上得到完善,日后恐怕也不会再有了,因此一时传为美谈。

而谢知秋与顾太后之间这种尽弃前嫌、求同存异且能互相协助的忘年友情,亦作为世间友谊的典范而流芳于世。

如今,顾太后不复当年康健,生命已如风中残烛。

谢知秋作为友人,经常过来探望她。

有时候,顾太后精神尚好,也会与她说一些话。

她道:“我活了这么多年,早已够本了,人终有一死,我走以后,你不必太难过。”

谢知秋垂眸道:“我其实还有许多事,想向您请教。”

顾太后笑了一声,只是喉咙沙哑,声音像漏了风。

“我该告诉你的,早都说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你自己考虑吧。”

顾太后说。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