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1 / 2)
遇,刑期从15年被缩回到8年。01年6月假释听证会后,两人刑满释放,以全新的身份重新开始生活。
但他们不会知道,就因为当初的大肆报道,有一样年龄的孩子开始了模仿行为。寄宿学校本应该是个充满阳光和欢乐的地方,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有人把寄宿学校当成了私人游乐园,玩起了很不好的“游戏”。
仅仅只是听艾娃·泰勒说了几句,身为孩子母亲的笔者就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是不是也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相信大家都记得寄给艾娃的那个娃娃,这里就不再登出。笔者连夜找到了当时接手几个可怜的女孩的治疗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人给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个5岁左右的的小女孩,她身上的伤几乎和那娃娃一模一样,没有一处是好的。
艾娃说,她那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长大后,才明白那件事代表的意思。笔者四处打听,当地人几乎不知道发生过这件事,所有的一切都被掩盖了。13年过去,曾经的男孩从名校毕业,有着光明的未来,可他因为艾娃坚强地站了起来,再一次出手。
借着世界杯的名义,行着让人唾弃的犯罪事实。
艾娃说,她喜欢曼联去伯顿的那场足总杯。那场比赛里,她看到了伯顿队的努力与拼搏。她还说,作为一个裁判,她的目标是站上世界杯的舞台。尽管她的裁判生涯才刚刚开始,但她一直向着目标努力,不惜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积累。
作为女裁判,出现在男子足球运动里,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艾娃已经做到了她目前能做到的最好,努力升级,公平判罚。作为《天空体育》的嘉宾,她有权利对场上运动员的表现发表看法。不管是英格兰的球员也好,葡萄牙的球员也好,只要是犯规了,她都有提到。
英格兰出局,作为英格兰人当然可以有负面的情绪。但把一切发泄在一个18岁的女孩身上,你们和当初欺负5岁的她的那些男孩,有什么区别?
米勒女士的文章分了好几个版面,艾娃的事情说完,她又采访了不同身份的人。包括几个寄宿学校、警方、青少年研究部门等等,还有普通民众的看法,甚至包括球星和其他名人。
报纸一经刊出,《泰晤士报》的编辑部就一直在接电话,要求加印,要求采访,更有人想要说出自己的经历。什么世界杯,反正英格兰的世界杯已经结束了,谁夺冠都跟他们没关系。只剩下一些极端球迷,还在挣扎闹事。
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报纸上,短短的一篇文章,究竟说出了多少问题,没人去细究过。但不管怎么样,学校尤其是寄宿学校成了首当其冲的舆论征讨对象。艾娃·泰勒小时候生活过的那片区域,成了重中之重。
有动作快的,直接在官网上发表了声明,声明自己的学校健康发展。也有学校负责人邀请当地的警局背书,说明自己的校内没有发生过恶性事件。但这些不足以让家长们相信,他们要问自己的孩子。问已经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有没有不好的遭遇,问小孩子学校里是不是经常被人欺负。
《泰晤士报》直接在网上在报纸上发起了大调查,大家可以匿名,但要说清楚遭遇发生的大概时间和具体地点。
“保护孩子”是个永恒的话题,政府部门趁机牵头,给各大学校来了一次大扫除。那些有前科的恋童癖、青少年犯罪者进一步被清除在校园之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