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2 章 龙王32(1 / 2)

加入书签

众人眼睁睁看着与大天使倒地,被申公豹收进袖中,而他脸上还带着温和疏离的笑容,十分平静,仿佛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礼貌的问候而已。

有人觉得这个人看着有些眼熟,试图根据长相去查他的身份,但查无此人。哪怕有认识李静水的人,也无法在公众平台上讲述相关的事。

对于危险度较高的通缉犯,特事局都会选择这么处理,以免群众产生追随、效仿之心。

不止大天使,另外三个追击西伯侯的外神都毫无防备倒在申公豹手里。

而他毫无异色,一身浅青道袍一尘不染,行至王宫,向宙王禀报此次的重犯出逃事件。

“有什么事明天再处理也不晚。”

宙王十分不耐。

“出逃的重犯正是西伯侯姬昌,此事事关重大,王上英明睿智,必定能想出万全之策。”

申公豹一脸正气,无比忠诚。

“那就明日再说。”

宙王虽然不满申公豹这个时候还来打扰,但心中对申公豹的信任程度又多了两分。

至少申公豹还是很忠诚的。

天穹之上只有部分画面,不会特别细致。

比如宙王的房间,众人就看不见,也不知道申公豹将那几个外神拿去做什么了。

至少,大家都能看出来这绝不是一个善茬。

轻而易举收割外神,举止透出的漠然、冷酷,让旁观者都生出些惊悚感。

翌日,宙王终于起来处理这件事,大手一挥:“既然西伯侯海马出逃,就派兵去攻打西岐。”

“西伯侯名讳姬昌。”

有重臣指出宙王的错处。

“好,就派人去攻打这个姬昌,找到了也不必抓来,直接杀了就是。”宙王很是无畏。

“西伯侯姬昌公然逃跑,反叛之心昭然若揭,王上可以派兵收服西岐,一举解决心腹大患。”有臣子提议道。

“可以。”宙王点头表示首肯。

不过一个海马头,不必他亲自出手。

“王上想派谁去督军?”

“不如让闻太师去,太师位高权重,精通兵法,有太师在,此次征伐西岐必然旗开得胜。”

臣子们商讨一番,推举闻太师。

闻太师是三朝元老,先王的托孤重臣,与黄飞虎并称殷商文武双璧,百战百胜,如果有他出马,此次必能拿下西岐。

宙王却不太喜欢这个闻太师。每次他要做什么,闻太师都会大声斥责,有几次差点动手,要不是看在老头处理政事的手段不错、又有无数朝臣站台的份上,宙王一定会还手。

朝臣们都聚集在闻太师周围,尊重太师,胜过他这个王。

西岐作为另一个阵营,不管他们的王是不是海马头,必然有几分实力,否则也不会和殷商开战。

臣子们都说让闻太师去,说明闻太师还是有些用处的,而且把这老头派去

打仗,上朝的时候就不用看到他那张老脸了。

宙王思考几秒,正要同意——

申公豹越众而出,拱手一礼。

“王上,臣愿往。()”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宙王问。

这么多臣子之中,唯有申公豹最得他心。

“只要能为王上分忧,臣万死不辞。”

申公豹神色无畏。

“好!”宙王想了想,如果是申公豹过去,必然能将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王上不可啊,申公豹以前没有打过仗,哪里知道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的道理呢?”

“太师稳重而善战,才是去西岐的最佳人选。”朝臣们对王上重私忘公很不乐意。

“那就让太师和申公豹一起去。”

“有他二人在,一定能获胜。”

宙王决定成全朝臣。

“战场上只能有一个主帅,如果没有主次之分,此战必亡。还请王上请太师为主将,申公豹为辅将。”

“这……”宙王看向申公豹。

“臣愿为辅将。”

“只要能为王上分忧,臣便心满意足,不在乎能否掌权,也不在乎主次之分。”

申公豹毫无怨色,一身正气。

“既然这样,就只好委屈你了。”

“等你获胜回来,我一定会好好封赏你。”

宙王眼神落在申公豹身上,多看了一会儿,就变得深沉起来。

申公豹一心为他,他也不会辜负申公豹。

众多朝臣看着申公豹那张清俊温和的脸,只觉得膈应万分。

申公豹比费仲尤浑这种小人更巧言令色,只知道讨好王上,丝毫不顾大局,偏偏气质绝佳,将王上的心迷惑了去。殷商有这等佞臣,是祸非福。

随着宙王一声令下,以闻太师闻仲为主将,申公豹为辅将,以征讨判臣为由,三十万大军发往西岐。

宙王留在朝歌城中,活在酒池肉林、轻歌曼舞之中,肆意玩乐,不理政事。

作为神王,他的性格比纣王更独断,更容不得臣下忤逆,谏言激烈的臣子都死在酷刑之下。

同时还有大量朝歌的城民被征召,为王上修建行宫,日夜劳作,苦不堪言。

不知何时开始传起“纣王”已被妖魔附体的流言,十分隐晦,而且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至于流言的中心人族,宙王已经被两位宠妃迷的神魂颠倒。她们整日与他玩游戏,每日都有新意,宙王再看不见其他无关紧要的事。

谢应很少出现在他面前,宙王渐渐忘记宫中还有一位绝世美人,也不知道这位美人具体在做什么。

宙王并不知道东方那群人从小接受的什么教育。连小学生都知道,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殷商这艘巨舰,在多方施力之下,一日比一日更沉、更破。

西岐是未来周朝的王都,虽然不

() 如朝歌繁华,但别有一番生气。

昨夜司若尘在太阴宝镜示警之后,带着长生、哪吒一路疾行,连夜到了西岐。

大圣随后赶来,以正常形态现身,杨戬也出来了,一行人才到城门口,众人看清楚长生的海马头,激动无比,一路将他们迎进去。

长生有些不自在,西伯侯姬昌在位之时,施行仁政,仁爱臣民,非常得人心。

现在所有人都将它当成西伯侯,把它视为再生父母。这种感觉对长生来说还是第一次,它也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父亲终于回来了……”

这段时间,姬发为父亲和兄长日夜忧心。

得人传信说西伯侯已经回来了,一路跑着出来迎接,当即跪地,情绪激动难以自抑,被长生匆匆扶起。

他发现兄长不在,连忙追问道:

“父亲,兄长他在哪里?”

伯邑考前往朝歌之前就和他说过,或许父亲和兄长只能回来一个,也有可能都回不来。

不管是什么结果,姬发都要守住西岐,好好活下去。

“他在……也和我一起回来了。”

长生差点说出真相,现在伯邑考还在它的肚子里呢,这话明显不能告诉他们,不然姬发这孩子多害怕啊。

“兄长在哪里?”姬发环顾一圈,没有看到伯邑考,眼圈骤然红了,难道……难道回来的是兄长的……

“噢,他没事,可能睡着了?”

“很快你就能看到他了。”

长生不知道怎么给他解释。

“伯邑考正在一件灵器之中,安全无虞。”

“你不必忧心。”司若尘解释道。

“太好了。”姬发顿时安心,又问:

“这些都是父亲您带回来的朋友吗?”

“对。你叫叔父就行了。”长生点头。

它又多了一个好大儿,不过还是觉得伯邑考最好,可能第一个总有几分特殊性。

姬发一一问好,看他们的眼神好奇而敬慕。

司若尘道:“殷商必定发兵,还请二公子备战。”

“好。此事我们已经开始准备了。”姬发道。

自从西周在西伯侯的治理下日渐强盛,殷商日益忌惮,甚至将西伯侯召去囚禁起来,矛盾早已存在,战斗一触即发。

很快,他们就收到了传信。

闻太师为主将,申公豹为辅,三十万大军即日出发。

“我们也发兵吧,宜早不宜迟。”

姬发提议道。

殷商残暴无德,诸侯国早有不满,不能等闻太师打上门来,他们同样要夺取殷商的城池。

“好。”长生觉得姬发说得很好,点头首肯。

对于姬发的提议,众人都没有意见,转而开始商讨该从什么地方发兵,联合哪些势力。

一位朝臣听完,沉思片刻,最终越众而出:

“殷商以朝歌城为中心,如今宙王贪

图享乐,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不如将他所做所为传遍畿内畿外,还有诸多方国。如果他们也有不满,总会有所行动。”

“至于我西周,早有仁德之名,只要让人知道此次开战是殷商之过即可……”

一脸正气、有张国字脸的道人侃侃而谈。

即使站在朝臣之中,他气质仍然与其他人不同,格外正直挺拔,还有种经历过战场厮杀的铁血之气。

看得出来,他应该是同属于东方的历练者,而且很擅长做这种工作,经验充分。

姬发听得两眼发亮,深受启发。

众人随之提出建议,制定出具体行动计划。

很快,殷商不少地方”纣王失德、天降大灾”的说法渐渐开始流传,更隐晦的流言更是大胆无比,说现在朝堂上那一位根本不是纣王,而是妖孽。

提到西周的不多,只有说起闻太师出征的时候才有人说起始末。但西伯侯为人忠厚,素有贤名,现在却和殷商开战,想必那纣王确实成了妖物。

殷商始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天命的代言人,如今失去了上天的眷顾,连一国之君都被妖魔附体,距离亡国那一日还会远吗?

西岐却有神人相助,又有仁名,这才是天命眷顾的正统。

流言四处传播,真实性太高,西岐的征讨之路分外顺畅。哪怕守关将领坚定不移,城中百姓也愿放西岐大军进来。

“这可真是太熟悉了。”

“可惜这是神话战场,最后的结果要看高端战力的成败。”

“我们有小龙王,有大圣,有杨戬、哪吒,不知道后续圣人会不会出来,如果圣人也能出来,应该会像原来的走向一样,西岐获胜。”

西岐原本只有十万大军,随着征战,人数越来越多,渐渐有了二十万,比之前多了一倍。

即使如此,在殷商三十万大军对比之下还是显得弱了不少,但士气如虹,有种一往无前的决然。

反观殷商,就连闻太师都开始怀疑纣王是否真被妖物附体,但他已经带领大军出发,不好再临时离开,只交代黄飞虎让他试探。

然而,黄飞虎在大军出发不久,就死在宫中,罪名是冒犯王上。

如果是以前的纣王,绝不会轻而易举诛杀重臣黄飞虎。这让闻太师心中的怀疑加深,然而此时他已经别无选择,哪怕要回去诛杀妖物,也要先赢得这场战斗。

两方大军交接,杨戬是西岐的将领。

现在这个杨戬是司法天神版的杨戬,并不是原来的封神战场里刚刚下山的杨戬,带兵经验异常丰富,与闻太师打了个平手。

战局一时间开始僵持起来。

闻太师开始向师门求援,想到了勉强算是同道中人的申公豹,让他去找人来帮忙。

“太师有令,莫敢不从。”

申公豹恭敬领命,开始求援。

好巧不巧,都是殷商王都中的外神。

如闻仲这种秘境虚构

出来的生灵(),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