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2 / 2)
他方才听到的是,“不想让先生娶妻”。
但那声音太轻了,他不确定是否听错了。
***
选秀并立后仿佛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段明烛让礼部行文,发给地方,让地方选取当地适龄且未出阁的女子进京。
只是消息发往地方需要时间,从各家选秀女需要时间,再让秀女进京仍是需要时间,这一来一回,半年就过去了。即便秀女入京,段明烛便以都看不上为由,赐一笔银子给秀女们,让地方重新选,一来二去的,想必此事也能消停了。而且这户部尚书是铁铮铮的栾党,若是栾党那边若是搞些什么小动作阻拦选秀,那正好也合了段明烛的心意。这是楚酌为他做的计划。
朝堂上要求册封肃王为太子的声音渐渐消失了,段明烛为了安抚栾党,加封肃王段承煦为亲王,段承煦年仅五岁便是亲王,大晟开国以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礼部拟好了选秀的行文,已经发往了地方。朝堂逐渐步入了正轨,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就在这平静的日子里,大晟迎来了三年一度的京察。
第38章 京察始(一)
所谓京察,是指吏部对在京官员的考察。自太祖年间立下规矩,每三年京察一次,根据考察结果决定官员们的升迁和罢黜。
年初段明烛即位不久之时,朝中已经罢免了一众官员,尤其是以前任内阁首辅向涟为首的东宫党,几乎全部被栾鸿拉下了马。而这一次京察,势必又会有一批人被调用、降级甚至革职。
京察由吏部总负责,六科协助。一时间,吏部考功清吏司和六科给事中都忙碌了起来。
不久之后,京察的第一轮审察结果便出来了。吏部将审察结果拟成奏疏,呈了上去。很快,这份奏疏便被送到了养心殿。
先帝在时,并不太过问京察之事,几乎将其全权交给吏部。但是,如今吏部如今被栾鸿把持着,出于谨慎,段明烛便想将京察的结果亲自审查一遍。
然而,在京官员多达上万人,这份京察的奏疏摞在一起,足足有七八尺高,十天半个月都未必能看得完。于是,段明烛就起了坏心思,等翰林院散值之后,他让韩卓把沈扶请了过来。
沈扶早就习惯散值之后被某人叫过去,却不想,段明烛竟然要他陪他一起看折子。
沈扶道:“此非臣之本职。陛下该去中书科找几名书吏。”
“此事事关重大,找别人,朕不放心。”段明烛坐在案后,撑着脑袋看他。实际上他就是看公文看累了,想看沈扶养养眼,所以才把他找来。
沈扶十分无奈:“臣对京察相关事宜不甚了解,此事臣恐不能胜任。”
段明烛一听不高兴了,书吏都能做的事,他堂堂翰林学士做不了?于是他撇撇嘴道:“先生若是实在不想帮朕就算了。朕自己来便是。反正也就这么一沓,连夜看的话,熬上个几天几夜也能看完。韩卓,送送先生。”
韩卓走上前来,恭敬地做了一个“这边请”的姿势,沈扶站在原处没动,段明烛也不催促,等着沈扶开口。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沈扶还是妥协了:“熬夜有伤龙体。陛下需要臣做什么,臣遵命便是。”
段明烛喜笑颜开,让韩卓搬了张椅子放在他身侧,两人并排而坐。
沈扶常年在翰林院任职,每日都需要翻阅大量典籍文书,一目十行于他而言自是轻而易举之事。很快,沈扶将所有的奏疏提纲挈领,整理出一份京察结果。
段明烛浏览一番,很快发现了问题。其中,被评为不合格者的官员,大多分布于刑部、兵部、国子监、通政司、鸿胪寺以及中书科。再仔细看,这些官员大部分都是前些日子曾经上疏请奏让段明烛册立皇后、广选秀女的人。
段明烛心里冷笑一下,他就知道,栾党定然会利用这次京察做些什么。
次日,段明烛召见了这次京察的两名主事官。
御书房里,两名身着朝服的官员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