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7(2 / 2)
黑人布巴这个角色更是离谱。阿甘的名字不仅是俚语呆瓜的意思,还取自3K党的创始人,居住的地点是美国南部种族隔离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但所有的冲突和维权运动却在电影中被抹去,就连马丁·路德·金被刺杀也并未提及。更是通过阿甘继承布巴的遗愿,将种族问题转化为贫富问题,强调成功只与个人奋斗有关。[4]
奥斯蒙德并不喜欢自己这部根据《阿甘正传》以及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冥王星》。
在他看来,《冥王星》不是他的作品,更像是一块垫脚石,一个工具。协助他拿到奥斯卡提名,帮助《雨人》完成与米高梅的赌约。
实际上所有试图通过意识形态操控观众想法的政治正确电影,他都不怎么喜欢。
只能说,迫于工作。
他不喜欢,但是美国电影学会爱看。
影评人也爱看。
看完了电影的电影原型人物克莱德·汤博脸上的神色一言难尽。
《冥王星》的最终剧本与他看好的第一版有着较大的差别,但好在奥斯蒙德·格里菲斯并没有因为他们之间的龌龊抹黑他的形象。
总体来说,《冥王星》电影中,他的形象非常正派,备受爱戴。
甚至在电影结束以后,还有不少影迷提出请求,想要与他合照并且索要签名。
这让克莱德·汤博悬着的心安心坠回了肚子里。
虽然奥斯蒙德拒绝分给自己理应得到的更多的钱,但是自己受到了尊重,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也自知理亏,不敢对电影剧情做什么手脚。
11月29日首映当日,受电影奖金100万美元的宣发广告影响,《冥王星》在整个北美1251个影厅的平均上座率达到了惊人的79.3%,首日票房更是攀升至了410万美元,通过当日的三场电影排期,成功登顶北美单日票房冠军。
美国媒体并未对此感到诧异。
《冥王星》是奥斯蒙德·格里菲斯获得奥斯卡奖以后,时隔近一年的时间才推出的第一部 电影。
许多凑热闹跟风的影迷将《冥王星》视作新的谈资,自然不会错过这部电影。
更何况电影在全国1251块银幕上同步上映,数量超过当日的任何一部电影,它能够夺得单日票房榜榜首根本毫无悬念。
判断它究竟是不是一部被观众选择的电影,还得看首周票房和在《冥王星》之后上映的几部奥斯卡大热门表现如何。
但是,匮乏的数据无法阻止媒体们争先恐后地发布有关于《冥王星》的评论文章。
#VALUE! 在电影上映前就与奥斯蒙德肩并肩站在了同一阵营的《纽约时报》这一次居然选择了闭着眼睛吹:“《冥王星》以克莱德·汤博的真实人生经历为线索,展示了一幅幅阿美利卡社会历史文化的画卷。战后的阿美利卡面临着各种挑战,社会动荡不安,汤博的人生经历则代表了同一时期多数美国人的美好愿景和期望。作为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美国男人,他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种族歧视、俄亥俄丑闻、劳工运动、女权运动、童工运动以及最关键的冥王星的发现等等...汤博代表了20世纪初期美国白人男性的众多优秀品质,向人们展示了阿美利卡精神,美国人优良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
《华盛顿邮报》:“影片着眼细微但叙事宏大,围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