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 看破(1 / 2)
乾清宫的南庑房有安排外语课,还不止一种外语。小六每天醉心算术,没有机会也没有精力学,倒是小七总缠着五阿哥,动不动就乔装成五阿哥的伴读,跟去旁听。
没错,五阿哥在小六和小七两姐妹的联手督促下,前年通过了皇上的考校,终于有资格去南庑房读书了。
由于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南庑房早早分了班,太子和大阿哥一个班,由大儒授课。三阿哥、四阿哥一个班,由翰林院侍讲授课。七阿哥、八阿哥和最晚入学的五阿哥一个班,虽然也是由翰林院侍讲授课,但进度明显要慢很多。
七阿哥身体不好,学一段便要休养一段,八阿哥年龄小,即便如此,也没耽误五阿哥的学业吊车尾。
索性七阿哥和八阿哥从前就与五阿哥相熟,倒也没人笑话他,还会尽量帮助他。
当然给五阿哥帮助最多的,还是小七。
别看小七跟五阿哥一样入学最晚,平时学习也不认真,还是个旁听生,但学业几乎可与慢班学霸八阿哥比肩。
有她帮忙补习,五阿哥仍旧还是掉在车尾,却勉强能通过皇上的考校,不会轻易受罚了。
五阿哥学主科是个渣渣,但外语出奇地好,背单词比背儒家经典快多了。更难得的是,听力和口语也是出类拔萃。
海晏河清之后,皇上再一次力排众议重开海禁,在沿海建港口,鼓励海上贸易。
赫舍里家长房顺势成为了第一批海上贸易捞金人,没错第一批就是捞金,不存在难度,谁干都能挣钱。
八旗贵族保守派居多,在平原跑马跑惯了的人,你让他下海,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刚开海禁那会儿,前朝反对的声音不小,郝如月在后宫都有耳闻。
听到最多的抱怨是:“咱们旗人都不会游泳,万一船翻了掉水里,还不得淹死!”
郝如月哭笑不得,无力反驳,只传了赫舍里家长房的人过来说话,问她们想不想做海上贸易。
不出预料,大福晋也担心不会游泳掉水里淹死的问题,佟佳氏还好些,说不会游泳可以去学,乌雅氏在旁边一头黑线:“海船都是大船,轻易翻不了。”
终于遇上一个懂行的,郝如月问乌雅氏有什么打算,乌雅氏笑着说船她早备好了。
郝如月惊讶:“禁海令才解除,你把船都准备好了?”
造船可不是小事,花费多就不说了,工期也长。以古代的工艺,造海船怎么也要一两年时间。
走海上贸易一去一回不容易,不可能只一艘船上路,怎么也要三艘以上组船队才保险。
特别是头一回出海。
对上皇后、大福晋和佟佳氏同时投过来的震惊目光,乌雅氏轻咳一声:“朝廷收.台.湾之后,臣妇记得皇后娘娘提过一嘴,说台.湾.回归了,朝廷下一步可能会开放海禁。臣妇从那时候就开始准备了,只等禁海令解除。”
果然是个有眼光的,自己没看错人,郝
如月热切地看向乌雅氏:“船都准备好了,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朝廷的禁海令刚刚解除,沿海已经动起来,八旗贵族们却仍然在担心不会游泳掉海里会不会淹死的问题。
不仅郝如月,皇上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甚至动了朝廷组建船队出海的念头。
毕竟明朝有郑和下西洋,康熙也想弄出一个郑和来。奈何宫里的太监都不识字,文化水平太低,给郑和提鞋都不配,实在无人可用。
大清的根本是八旗,八旗都不支持,海禁怎么开还得怎么关上。
历史上就是如此。
康熙皇帝力排众议开海禁,在八旗中的支持者少得可怜,开海禁的好处一样不说,张嘴就是弊端,并且断断续续维持了三十几年。
到了康熙朝末期,康熙皇帝还是顶不住压力,因日益严重的“海寇”问题,再次关闭国门,给了沿海贸易致命一击。
其实闭关锁国不是从清朝开始的,在明朝初年就有了。
学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闭关锁国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穿越者,郝如月若是没赶上,或者根本不知道也就算了,可她偏偏正赶上,并且有能力扶一把,就做不到袖手旁观。
即便没有赫舍里家长房提前布局,郝如月也会想办法让他们加入进来,助皇上助朝廷一臂之力。
都说上头有人好办事,乌雅氏自打听皇后说起朝廷有解除海禁的意思,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船是有了,船员也有,货物和武器都有,只缺少懂外语的人。
乌雅氏把困难跟郝如月说了,郝如月让她安心,转头把困难扔给了皇上。
康熙正发愁八旗没人支持海贸呢,听说赫舍里家长房把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差懂外语到了外国能交流的人,当场表示支持。
从理藩院调派人手过去跟船。
理藩院到底是国家机关,而海贸一开外语人才的缺口非常大,总不能回回都从理藩院调派人手。
况且走一趟海贸的时间不短,尤其是带船队的那种。理藩院也有理藩院的差事,不可能一直跟着船队满世界跑。
商人逐利,八旗的商人也不例外,只要赫舍里家长房开了一个好头,后面必然有人会跟。
到时候外语人才缺口只会更大,别说一个理藩院,便是把礼部的人都拉来恐怕也填不上。
郝如月给康熙建议,在国子监办外语培训班,广纳精通各国语言的人才进行统一培训,提前做好人才储备。
人才储备就像造船,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提前规划。在这方面,乌雅氏倒是给郝如月提了一个醒。
皇上也很给力,国子监的培训班在赫舍里家长房的船队出海之前就办成了。
也是在那时候,小七找到郝如月说五阿哥想去国子监学外语。
五阿哥在语言方面有些天赋,郝如月是知道的,可皇子的教育问题不归她管,她也得去问皇上。
皇上
闻言蹙眉:“四书五经都学不好(),却要跑去学洋人说话?()?『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成何体统!”
五阿哥再不成器也是皇子,郝如月理解皇上,并没硬劝,转而道:“海贸那边确实缺人,若能安排一个皇子过去,也能让天下人看看皇上对开海禁、搞海贸的决心。”
皇上当时好像听进去了,又好像没听进去,直到离开都没再提半句。
郝如月以为多半黄了,谁知几天之后,皇上对五阿哥的课业做出了调整。
上午仍旧在南庑房读书,下午去国子监专门学外语,五阿哥如愿以偿,当面向小七和郝如月道谢。
小七恭喜五阿哥,转手送了他一套镶金的文房四宝,看得五阿哥眼睛都亮了起来。
“五哥你好好学,等我长大了,咱俩一起做海贸生意,去赚洋人的钱!”三句话离不开钱。
郝如月听那语气,怎么听都不像赚钱,更像抢钱。
以后小七和小五凑在一起,不会是中国版的索马里海盗吧,她看着两个孩子,惆怅地想。
两个孩子有了共同的目标,越发地形影不离。小七上午跟着小五去南庑房读书,下午去国子监学外语,生活别提多充实了。
小七每天早出晚归,郝如月面都见不上,也不知道她都学了些什么。这会儿在马车上见她毛遂自荐要给小六当外语师傅,还真有点好奇。
她看了小七一眼,用英语问候她。小七先是瞪圆了眼睛,好像不信她懂英语,而后才用英语回答,向郝如月问好。
然后郝如月增加了难度,说出的句子更长,语速更快,几乎是英国人正常交流时的语速了。
小七反应了一下,很快用流利的英语回答。
见小七英语学得不错,郝如月改用法语,这回不但小七惊呆了,连康熙都惊了一下。
穿越前郝如月在美国留学,毕业后又在华尔街工作,英语就是工作语言。为了与其他国家的客户无障碍交流,她利用业余时间还自学了法语、德语、日语和韩语。
其中英语和法语用到最多,可以充当翻译,其他三国语言,只能做到无障碍交流。
穿到清朝之后,外语几乎没什么用处,也就是解除海禁之后,郝如月才捡起来的。
像模像样地看了几本清朝的外语教材,发现大差不差,只个别发音要注意一下,很多后世的俚语不能用,因为这时候还没出现。
之前用了那么多年的工具语言,好像烙印在脑中,想捡起来对郝如月来说并不难。
小七震惊之后,用流利的法语答了,转眼就飞扑到郝如月怀中:“额娘,你也在学外语吗?还学得这样好!跟传教士说得一样好,不不不,比传教士说得还好听!”
听说五阿哥下午要到国子监读书,国子监那是相当重视,学外语的时候专门安排了传教士授课,纯纯的外教课,标准的一对一。
小七会跟去蹭课的事,郝如月已经派人知会过国子监了,权当没看见就行。
小七和五阿哥一样,在学习语言
() 方面很有天赋,这才跟着外教学了一年,就已经学得有模有样了。
郝如月考过小七觉得她有资格教小六外语,便由着她们小姐妹玩去了。
马车并不隔音,郝如月刚才考校小七,外头骑马的太子、大阿哥和五阿哥都听见了。
“皇额娘外语居然说得这样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的?”大阿哥说话时都有些自惭形秽了。
他可是从七岁就开始学外语,几乎每天都学,却依然没办法与外国人用外语交流。
五阿哥也说:“皇额娘的发音比传教士的还好听,跟西洋使臣的差不多。”
因为牛痘的关系,这些年西洋、南洋派了不少使臣过来。听说国子监专门成立了外语科,总有使臣过去参观,也给了这里的学生接触洋人的机会。
五阿哥就曾带着传教士,与英吉利和法兰西大使交流过。
大阿哥问太子,太子哪里知道,他从小养在额娘身边,从没见额娘学过外语。听额娘提起学外语,还是从解除禁海令开始的。
“大约是私下里汗阿玛教的吧?”越长大,越觉得额娘神秘,让他看不透。
太子觉得神秘,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额娘身上的神秘,下意识想要保护。
汗阿玛虽然不屑于西洋的语言,却是系统学习过的,至少通读西洋原版书籍没有障碍。
想不通,干脆推到汗阿玛身上好了,反正大哥和五弟都怕汗阿玛,也没人敢去核实。
果然大阿哥一拍脑袋:“是了,汗阿玛学贯中西,肯定是汗阿玛教的!”
太子看了马车一眼,提醒:“马车不隔音,大哥你小点声。”
几乎同时,听五阿哥瓮声瓮气道:“可传教士说汗阿玛的口语并不好,总带着一点满语的味道。”
太子:活该汗阿玛不疼你。
马车果然是不怎么隔音的,哪怕他们离得并不算太近,还是让车里的康熙一字不差全听了去。
他抬眸看郝如月:“以后若是有人问起,就说你的外语是跟朕学的。”
从仁孝皇后薨逝那天的药膳,到给图海治病的灵药,再到牛痘、侧切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