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六十六章 荒地无人耕起耕有人争(1 / 2)

加入书签

五品官身牙牌真的是一个大将军府的纨绔公子能搞得到的吗?如果是不视事的闲散官,确实有那种可能,不过是武官,而不是文官,更不会是不在五行之中的五经博士了。

戚继光只是大将军,他的确是武勋之首,但文官和武官根本就不是一个体系。

所以,答案已经非常确定了,要么这块牙牌是假的,要么就是搞到这个牙牌的人,身份有大问题。

“确定是黄公子搞到的吗?”李贽不动声色的将牙牌还了回去,平静的问道。

林辅成收回了官身牙牌,他这个牙牌知道的人很多,他公然拿出来过,他笑着说道:“嗯,就是黄公子让人给我的,所以不必担心,黄公子真的权势滔天。”

“确实是。”李贽犹豫了下,最终没有多说什么。

至于牙牌的真假,林辅成又不是藏着掖着偷偷用官身马牌、牙牌的山人,他在京堂活跃,若真的是假的,早就有人去找他的麻烦了,看不惯和喜欢林辅成的人一样的多。

万历十一年还敢私造官身牙牌,那完全是在考验九族之间的羁绊。

可不就是权势滔天吗?!

全天下都是黄公子的,黄公子,皇公子,蓬莱黄氏天上人。

李贽猜到了,很简单的道理,戚继光的手不可能伸的那么长,伸到位于禁苑的皇家格物院,所以这块腰牌的来历就很清楚了,是皇帝陛下本人授予的。

李贽没有揭破黄公子的身份,这很显然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他能猜出来,别人也能猜出来,大家之所以不说,他李贽也不会犯傻一样的去揭破这一层神秘的面纱。

他已经恶了皇帝一次,被皇帝严厉申饬过了,这一次再揭破了身份,弄的陛下不得不换个马甲看热闹,恐怕他李贽在京堂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朱翊钧也准备了好多个马甲,准备换着来用,他倒是很多次暗示林辅成,可是这林辅成愣是没敢往深居九重的皇帝身上想。

百姓日用方是道,李贽也是要活着的,居京师大不易,他得赚到钱,才能不让家里人继续跟着他受苦。

李贽从光德书坊离开后,最终还是决定把事情写下来。他需要一些名气,名气等于银子,银子等于日用,等于家人不必被饿死。

朱翊钧收到了光德书坊呈送的新刊,在认真看完之后,选择准许刊发。

荒地无人耕,起耕有人争。

李贽会种地,和大明大多数士大夫不同,所以李贽不是个贱儒。

大明的荒地很多,各地抛荒的田亩数不胜数,这些田地荒着不种地,简直是在作孽,而李贽到黄州府后,和妻子黄宜人垦了七亩的荒地,刚垦出来,各色人等纷至沓来。

先是这拿着地契的乡贤缙绅,说地是他们家的,你垦荒就得交租子。

为了这七亩地,李贽只能和当地的乡贤缙绅打起了官司,但是毫无疑问落败了,地契做不得假,的确都是真的,李贽最后以一亩一两二钱银的价格将这些地,买到手里,才算是了结了这件官司。

到这里这件事还没完,立刻就有人上门讨要沟渠钱,李贽再细细一打听,才知道,这地买到了手里,可是你要用沟渠要给钱,否则你就自己挑水去吧。

交完了沟渠钱还不算晚,还得再交一笔泉钱,就是水钱,沟渠钱、水钱,都不是小数目,李贽一算,这种一亩地一年还要赔上三钱银子!

真可谓是:尽彻泉源入漕,不许留半滴沟洫间。

李贽就去找了知府,他是从姚安知府上致仕,还有功名在身,自然可以找到知府,知府也是为难说你这七亩地的浇灌,不用交这个钱,他这个面子还是有的。

李贽就问:全邑万顷,家家户户皆负藁税地租乡部私求,而令余数亩灌溉丰收,纵与,必不受,恳求之。

李贽让知府管一管这个沟渠钱和水钱的事儿,给百姓留条活路。

他这种人最让人讨厌,你自己不想交钱,你和耿定理是好友,我想办法让你的田亩有水用,你还不满意,要让整个黄州府田亩都有水用?

知府又不是东海龙王!

知府无奈只好礼送出门,告诉门房,日后李贽再到就不必报闻了。

李贽回到了家中,次年大旱,乡民饿殍数里,这里面也有李贽的两个女儿,得邓石阳资助,李贽、妻子、大女儿终究是活了下来,但万历十年,黄州府饿死了数千人之多。

整个故事的篇幅并不是很长,但读的时候,总是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在林辅成的故事里,多少都能看到跌宕起伏,比如高阳何氏灾年不减租,后来高阳何氏被灭了门,祁州闫氏把人堆了肥,最后也被刑部尚书王崇古给堆了肥,腰山王氏侵占官田,自己被抄家,而且还引发了一连串对官田侵占的清查。

林辅成的故事,都有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宿命感。

而李贽的故事只有冰冷的现实和残忍。

而且这个故事里,找不到人来承担责任,看起来像是天灾,也更像是人祸,但悲剧就这样明晃晃的发生了,似乎没人有错,但似乎人人有错。

就连故事的本身,李贽本人也有错,他如果肯接受当地知府的恩惠,自己家里的田会有水用,自己的女儿就不会饿死了,或者再往前看一看,他李贽接受了田亩的诡寄,还能把日子过成这样吗?

李贽的故事在京堂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后戛然而止,因为人们发现,李贽的批评,他的控诉,比之林辅成更加有力,有一种让人无法言表的沉重,因为并没有解决的办法。

朱翊钧对这种批评的文章持有积极态度,大明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有人去提出来,然后所有人一起去面对他,而不是四个阶段法的去糊弄,糊弄来糊弄去,最终的结果就是大明亡国。

朱翊钧在等李贽的想法更加成熟,解决黄公子提出的那些问题。李贽说的办法很好,无代表不纳税,具体该怎么执行,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就是日后李贽在京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永乐大典简要本,从京堂送往了长崎,长崎总督府的徐渭对这卷书,爱不释手,但徐渭也写了奏疏,请皇帝暂缓送往长崎总督府的永乐大典正本,这里还不够安全,送来很容易落入贼手之中。

“这倭国人真的是七分兽性根深蒂固。”松江孙氏、长崎市舶使孙克毅看着手里的一份塘报,面色凝重。

海防巡检们发现了一些事,这些塘报汇总到了总督府来,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

倭国有三种骂人的称呼,第一种是‘野郎’,意思是伱这个不懂礼仪的家伙;第二种是‘畜生’,就是字面的意思,猪狗不如。

而在倭国有这么一个词,从来没有在往来长崎总督府的大名口中提到过,叫做;‘秽多非人’。

秽多非人,字面意思就污秽太多已经不是人了,是一种不可接触、不可讨论的人群,这就是倭国的贱民。

此时的倭国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和大明以生产资料去区分阶级不同,等级和阶级是有差别的,等级是泾渭分明的,是不会流动的,是森严而且极其稳固的,是以身份、姓氏去区分的。

倭国的第一等人是贵族,包括了京都的天皇、朝廷的公卿以及各令制国的分封大名,他们都是贵族;第二等是武士和僧侣,也就是各大名的家臣,还有庙里的和尚;第三等人是农工商,在倭国被叫做百姓、诸贱人、商贾人。

第四等就是秽多非人。

秽多非人,这个贱民的等级,主要是操持大家都瞧不起的贱业,比如从事屠宰、皮革、殡葬、掏粪、乞丐、妓女、杂耍,还有就是麻风病患者。

贱民是无法进行正常生活的,比如在雨天在街道行走不得打伞,出行要用布遮住口鼻以免喷出秽气、从事打扫掏粪必须要倒退着前行、不得留下脚印、不能与良民通婚。

非人,这个词来自于法华经,曰: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在法华经里,将世界的种种,区分为了三类,也就是神、人和非人,而倭国人把操持贱业的这些倭人称之为秽多非人。

这和大明完全不同,大明的百艺算是个工作,比如隆庆年间,那些打铁花的艺人甚至可以在鳌山灯火上为陛下表演,进而获得丰厚的封赏。

大明皇帝朱翊钧为了避免赏赐,躲在文华楼上用千里镜窥视。

哪怕是掏粪,普遍认为是个生意,粪道主,那更是得家大业大,城里最大的势要豪右才能把持的生意,两宋的时候,天底下最大的粪霸,是大宋的宋高宗。

王府里的长史、宫婢、伶人这些对王爷们也不是那么的尊敬,代王甚至责问陛下,沿街乞讨,也是祖宗成法吗?把皇帝问的一愣一愣的。

“有点怪啊,别的也就算了,这屠夫怎么也成了秽多非人了?”徐渭看着手里的塘报,其他的他可以理解,比如这个殡葬,毕竟做死人生意,因为对死亡的恐惧避之不及也就算了,这屠夫也是非人那一类,实在是让徐渭理解不能。

徐渭眉头紧蹙的问道:“他们这么骂屠夫,难道不吃肉吗?”

“是的,倭国尚素食,认为杀生造业。”孙克毅点头说道,倭国这边因为佛教的盛行,还真的不怎喜欢吃肉。

徐渭面色更加复杂的说道:“杀生造业,杀畜生是造孽,杀人就不是了?自应仁之乱至今已经一百二十年,战国大名彼此征伐不休,杀了多少人呢?杀人就不造孽了?怪怪的。”

战国大名,是倭国的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所提出来的,他在嘉靖二十六年颁发《分国法》时候,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而后立刻被所有人所接受。

“大明的火器要到了。”徐渭放下了塘报,站起身来,准备前往长崎港码头。

皇帝四月份朱批了一批清汰和猴版的火器来到了长崎总督府,这些猴版的火器,都是在制造过程中的残次品,清汰则是用了很多年,已经不能再使用的鸟铳等物。

陈璘在倭国的平定倭患行动也宣告结束,在火器售卖之后,大明水师就会回到母港松江府,倭国剿倭,是因为三都澳私市大案掀起的平波净海行动的延续,历时一年两个月的平波净海,终于宣布阶段性结束。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