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9章 战略级别特工(2 / 2)

加入书签

如此,何兴建将成为整个江南地区掌握兵力最多的投靠帝国的中国将领。

作为宪兵司令,池内纯三郎是最了解上海以及江南的情况的,他清楚,要维持上海周边的治安,何兴建这个上海地头蛇将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更何况这个地头蛇还带了五万人马。

便是对于贵为上海宪兵司令部司令的池内纯三郎来说,何兴建也配得上他屈尊结交的待遇了。

池内纯三郎派佐上梅津住秘密接触了何兴建,向此人表达了来自池内司令官阁下的友谊。

面对上海宪兵司令池内纯三郎将军伸出来的橄桃枝,何兴建大喜。

西村班、特高课以及宪兵司令部之间,何兴建自然知道该选择哪个作为最坚实的靠山。

为了“回馈池内将军阁下的友谊”,何兴建向佐上梅津住透露了一个他一直藏在心里,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再向西村尾藏透露的绝密情报:

军统有一名战略级别特工潜伏在上海日方。(下一页更精彩!)

内部。

这个消息令佐上梅津住大惊,不过并没有大惊失色,毕竟帝国和中国方面在情报战线上这些年早就杀的腥风血雨。

帝国在中国内部安插有很多高级间课,中国人自然也想方设***在帝国这边安插潜伏者。

而真正令佐上梅津住震惊失色是何兴建这名***少将对于这名潜伏在帝国内部的军统战略级特工的一个细节上的描述: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华之进一步用兵战略方针。

而在日本内阁刚刚形成秘密增兵决议的第三天,决议内容就出现在了常凯申的办公桌上。

大惊失色的佐上梅津住立刻将这个情报向池内纯三郎汇报。

帝国内阁会议的决议,仅仅第三天就出现在了常凯申的办公桌上,这绝对是骇人听闻的情报泄密大案。

而且,根据何兴建所讲述的情况,这个情报的泄露应该是发生在上海这边。

帝国在上海的内部竟然潜伏了一名重庆方面战略级别特工!

池内纯三郎高度重视。

宪兵机关仔细研究了何兴建提供的帝国内阁会议决议内容泄密的时间线索,发现了一个细节。

虽然这份内阁决议是十分机密的内容,但是,这只是相对于中国方面来说的,实际上在帝国内部并非绝对机密,譬如说帝国驻华大使馆以及各地的领事馆,帝***方的中高级别将领以及上海各大特务机关的高层,他们也是草早的便收到了此决议相关文件。

佐上梅津住经过细致的分析,认为最可能出现泄密的是帝国在上海的特务机关以及帝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佐上梅津住向池内纯三郎解释了自己的怀疑理由:

军统和帝国的特务机关厮杀多年,双方非常了解,正是因为这种了解,使得军统安插间谋在帝国特务机关内部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反而有了可能性。

至于说帝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外交机构解除的机密情报非常多,且因为并非专业的特务机关的原因,外交机关内部的保密防范反而并非那么完善。

事实上,佐上梅津住也曾经对于军方内部泄密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不过,池内纯三郎直接便否决了这种可能性:

帝国蝗军绝对忠于添皇,不可能背叛帝国。

而军队里阶层分明,能够接触到如此机密文件的必然是帝国官佐以上,忠诚的蝗军军官更是不可能背叛大日本帝国的。

如此,怀疑的目标便锁定在了日本在上海特务机关以及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内部。

如此这般抽丝剥茧的分析,无论是池内纯三郎还是佐上梅津住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他们感到震惊的可能性;

能够接触到如此级别的情报的,有不小的概率是帝国自己人。

也就是说,军统安插在帝国内部的这名战略级别特工,极可能是被军统收买的日本人!

该分析判断一经作出,佐上梅津住便惊恐的发现,越是深思,越是觉得这种可能性极高:

是的,只有日本人因为是帝国自己人,才不会引起怀疑。

也只有一名隐藏在己方内部的背叛帝国的日本人,才配得上战略级别特工的身份。

......

池内纯三郎对于佐上梅津住的分析秉持选择性的认可态度:

确实是有可能有帝国人员被重庆收买。

此人正潜伏在帝国重要部门内部。

此叛国人员绝对不能够出现在宪兵机关。

池内纯三郎同自己颇为欣赏的年轻军官佐上梅津住进一步分析这名潜伏者可能潜伏的所在,随后,两人开始逐一分析帝国在上海的特务机关的时候。

而其中,作为军统在上海最重要的对手之一的上海特高课便首当其冲的进入到了视线。

。(下一页更精彩!)

而几乎是特高课进入到两人的考虑范围内之后,一个久远而又熟悉的名字进入到两人的脑海:

濑户内川!

是的,正是濑户内川这个帝国特务机关叛国第一人!

特高课是有过出叛徒的先例的。

事情有一次就有第二次!

宪兵司令部这边迅速而细致的调查了濑户内川背叛帝国的经过,细致的剖析。

然后,宪兵机关发现了一个细节——

濑户内川暨刘波,此人同打入巡捕房内部、假扮程千帆的宫崎健太郎有一定的交集!

而在此之前,内藤小翼曾经找到佐上梅津住调查宫崎健太郎,如此,宫崎健太郎便真正进入到了宪兵司令部的视线之内。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拜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