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10 章 按什么标准?(1 / 2)

加入书签

晨光初晓。

积善坊。

祝家娘子既然邀请,宁拂英也就直接上了祝家的马车。

横竖她是自己一个人——女儿顺顺早就说好了,今日是跟着安定公主一并去学校。

见宁拂英几乎只是足尖点了一下踩凳,就毫不费力登上了高头大马拉着的车,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说不出的矫捷,祝明乐都有点看怔了。

再看宁镇将坐在马车里时,也自然而然身形挺拔如青松,实在是……祝明乐再次发出了感慨:看着也太有安全感了。

本朝的女娘,多少都会一点骑马,祝明乐也曾学过的。但这些年在淮南公府待的,也忘的七七八八了。

跟宁镇将做了几日的邻居,此时又同车,祝明乐略犹豫了下就放开过去的自己,直接问道:“宁镇将能否教我些骑射?以后若有事出门,骑马或者比坐车方便些。”

宁拂英当即点头:“当然好。女校与军事学校离得又不远,你没课的时候,尽管去寻我,我教你骑射,便是不为了上阵杀敌,强身健体也是好的。”

*

两人在闲聊之余,祝明乐还不忘叮嘱趴在窗口看外面景色的两个孩子:“小心些,别迷了眼睛。”

“母亲,上阳宫好似话本中的天宫。”

她们住的积善坊离上阳宫最近,因此出门不久,就能看到上阳宫的轮廓。

宁拂英和祝明乐闻言一笑:虽是孩子的童言童语,但说的也没错。

说来上阳宫与其余行宫最大的区别就是,并不是修在深宫重城之内,而是修在皇城与洛水之间的大片高地上。

其壮丽恢宏,人尽可见——

之前负责重修此宫殿的韦少监,为何连狄仁杰也弹劾他,也有这方面的缘故:“古之陂池台榭,皆在深宫重城之内,不欲外人见之,恐伤百姓之心。然上阳宫列岸修廊,万方朝谒,无不睹之。”[1]

言下之意,这样一座壮丽宫殿摆在这儿,会让百姓觉得皇室大兴宫室,影响多不好。

不过现在,上阳宫变成学校,倒是让人更见圣神皇帝和朝廷,对待人才的看重之心。

*

看着外表依旧阔丽的上阳宫,祝明乐便想起自己到洛阳后,曾见过上阳宫学校教室内部的简约(朴素)布置。

不由就与宁拂英感慨道:“办学是件费钱的事情。”

“听闻大司徒是与辛相和户部一并,把上阳宫里面的珠宝金银,乃至珍奇花木都折卖了用以办学。”

“听的我心中十分不安。”

祝明乐等人到了洛阳后,自然要给圣神皇帝请安,也一并去尚书省见过了大司徒。

恰逢安定公主也在,便一并拜见。

说来,祝明乐她们在路上就说好了,这老师的俸禄就不要了——一来,她们不等钱用,二来,能来学校教书,对她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庇护,既如此,怎好再要钱财,也让学校也省一抿子支出,用在旁

处。

然而刚提出此事,就听大司徒断然拒绝:“不成。”

“你们的俸禄职田禄米,每月都是从户部拨出,与国子监的老师是等同的。”

大司徒似有感叹一般,说道:“付出便要有所得,不要觉得不安,更不要觉得你们受之有愧似的。”

当时祝明乐大着胆子道:“大司徒,我听说女校里招的学生,只有少半是朝臣家的小娘子。”且这小半里头,还有一部分是她们这些教职工带来的孩子。

大半倒是‘寻常人家’出身的女娘。

据说有这两年刚选进宫中的小宫女,也有神都内通过出版署‘自举’的女娘,还有安定公主这些年一直稳定在收养的,被家中卖掉的小姑娘……

这些女孩子,与朝臣之家的小娘子们的境遇,必是天差地别。

“若把我们的俸禄,贴补给那些孩子呢?”祝明乐想了想又加上一句:“再有,那些孩子每日如何来上学呢?说来,我们家中都有闲置的马车骡车,可以帮着去接一接。”

这次不是大司徒开口,而是坐在大司徒旁边的安定公主开口了:“祝娘子想的周到。然既要办学,这些我们也虑到了。”

“上阳宫内地方大的很。”

“既然宫外坊间有‘教职工住宿区’,这学校里,自然也安排了‘学生宿舍’。”

安定公主说过后,还表示她们如果愿意,也可以让家里的小娘子住住宿舍,跟同学们住在一起。

“再有,国子监的学子都有四季衣裳、粮米、银钱的补贴,我们女校自然也是一样的。”

“每个学生,基础的贴补是每月是一千一百文。若是在校表现优异,考核成绩够好,还有额外的增补。”

安定公主说到这儿笑了笑:“相关的具体校规不少,几位老师不必急。等定稿刊印好了,给你们送过去。”

与大司徒那宛如世外人的气度不同,安定公主看上去十分端凝可亲。

她温声道:“故而,老师有老师的俸禄,学生有学生的补贴,”

“诸位安心便是。”

祝明乐等人这才安心地告退了。

*

而说起女校学生的出身不同,宁拂英倒是想起一事。

她是这几日才到洛阳城,许多事不如到神都近两月的祝明乐清楚。

论理,李慎修(顺顺)作为安定公主府长史,对女校的各种规制应该是最清楚的人。无奈临近开学日,李慎修忙的脚打后脑勺,也就接了一下母亲,之后就不见人影了。

以至于宁拂英想知道女校的事儿,还得问旁人——

“我听说,女校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在一起读书,而是分为三舍生?”

祝明乐自己是老师,两个孩子也都入校,自然清楚的很。

“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分为上舍生、中舍生、下舍生。”

“这一回选入学的近百个学生,如家中有请过先生念过书的,就可以申请参加考试

,看看能否直接考入中舍,跳过下舍。”[2]

祝明乐道:“我看过校规,这上中下三舍,并不看出身,只看成绩——每科的成绩都会量化为学分,当学分考够了,就能够升入上一等舍。”

“最后,上舍的学生,又可以去考【高等学校】的入学。”祝明乐顿了顿笑道:“自然,还有你们【军事学校】。毕竟,陛下金口玉言,文武要并重。”

宁拂英听过后,感慨了一句:“这才是广开求学之路,取才不问家世了。”

而听宁拂英这么说,祝明乐倒是想起另外一事,就道:“咱们看这个法子自然是好的,但也有人家很不满意。”

宁拂英很快了然:“是有朝臣家的小娘子不愿意?”

祝明乐颔首。

“她们倒是也会找道理,提出这【初等学校】既然对标国子监,那么学生的分班也该对标国子监才是。”

“且她们也‘机灵’的很,直接寻到了也会在学校里兼任老师的上官书令那里。”祝明乐还特意解释了下:“就是大司徒的弟子,如今正在吏部做书令官的上官婉儿。”

“还不是想把这话直接递到大司徒那里。”

宁拂英闻言略微蹙眉。

国子监是怎么分班的,她自然清楚,那就是按照出身来分的——

最高等的国子学:非得文武三品以上朝臣(爵位得国公以上)的子孙才有机会入学。

中间的是太学,得五品以上‘实缺官’(爵位郡县公级别)的子孙入内。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