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31 章 同地不同宴(2 / 2)

加入书签

是啊,哪怕是秋日的滕王阁,哪怕她特意请来了‘都督阎公’,但终究不可能是同一篇《滕王阁序》了。

甚至她曾是读诗人,如今她是诗中人——

“巡牧姜侯之雅望……”

见此句之时,姜沃心中,万般感慨。

自然不只有她,在座论官位和爵位,还有裴行俭这位吏部尚书,自是‘尚书裴公之懿范’,以及宗亲滕王;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鸿胪寺少卿崔朝等身着朱紫之重臣……

而论名声,在座名动天下的人也有:被当世人公认为‘药王’‘药圣’的神医孙思邈,前工部尚书,当世无双的大

画家阎立本……

王勃俱一一写到,把这场盛宴之人挨个夸了过去,然后才是那句——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是啊,高朋满座。

姜沃拿出了一枚铜钱,放在手上翻转。

果然,正如这世上没有只有正面,没有反面的铜钱,世事也是如此。

她终究是走入了不同的时空。

见到今日所得无数‘唐诗’,姜沃忽然想起被杨慎评为“启唐之先鞭”的庾信。

庾信,就是家国破碎饱经离丧后才写出了‘赋史’。可见,有些诗文,必得是经过“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之苦楚,才能面世。*

正如……

姜沃的目光落在杜审言身上。

就像之后的杜甫,不知是在评庾信,还是在评自己的后半生: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亦是清代赵翼评元好问之诗词时感慨的那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非经离丧,有些诗句,断不能成。

姜沃久久凝望着滕外阁外孤鹜隐去后的飞霞流云。

**

“是醉了吗?”崔朝的声音,把姜沃唤醒。

崔朝很是担心:虽说她才饮了一杯,但大半年没喝了,可别酒量再次下降。

姜沃摇摇头笑道:“无事。”

崔朝看她的笑容,不知为何,总觉得这笑意中透着几分伤感之意,但却又很是释然。

他未及再继续细细分辩,就见姜沃转头,对这些时日与她几乎寸步不离的女亲卫聂雨点道:“请周荞来吧。”

聂雨点应了,又叫了两个女卫一同上楼,毕竟那套蜡版印刷的器具,两个人有些拿不过来。

姜沃放下酒杯,换过一杯紫苏饮,醒了醒神。

若少了一些诗人家国离丧之句,她决定换另一种方式,‘弥补’此地后人。

量。

姜沃在看《全唐文》中唐代很多诗人介绍的时候,都有一句话‘其诗大多散失’,‘除《xx》外,余诗散失’。

就连贺知章这种做过尚书高官,皇帝老师,在当朝是朝廷重臣,《旧唐书·文苑》中还单独给他列传的人,作品亦都大多散佚,到姜沃所在的时代后,贺知章只留下了不到二十首诗传世。

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留下来的虽多,但散落的更多!

新唐书曾记载过,李白病重之时,曾经对着族亲李阳冰枕上授简,草稿逾万卷,终集成《草堂集》二十卷,并请之作序。

之后‘旋及过世’。

然而李冰阳作序的时候,就已经记录过:“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1]

中原有事,何事?

安史之乱。

可见当世李白关于战乱的诗作就已经散失十分之九。

而这留下来编纂成《草堂集》的二十卷……又遗失了。

姜沃想到自己背过的李白诗词——诗人的水准到了那里后,当真是绣口一吐就是盛唐,不知道有多少篇绝妙诗词遗落,如同珍珠沉入海中,再难打捞。

实在可惜。

而唐诗多散失,也与此时印刷术尚不发达有很大的关系。这会子连书都多是手抄本。

而诗词最常见的流传方式就是题壁写诗。比如姜沃这一路出长安,就见过不少:什么佛寺、逆旅、酒肆、甚至行舟乃至任何一处墙壁上,都可能提着诗人的诗词。

就像之后白居易一路走,一路追着看元稹的诗一般——“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后世人能从各种途径追连载,可怜白居易同学只能追柱子,到了地方先绕柱走。

而从题壁到口耳相传再到被人记录下来,其中自然难免散失误传。

能够有意识,也有能力把自己诗文编纂整理,刊印成册的人,只占极少数。并且哪怕将诗文编集成册,若是只留在自己家中传给后人,遗失的可能性也很大。

而以上两条‘整理出版和国家保存’——

现在的姜沃都能做到了。!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