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0 章(1 / 2)

加入书签

梅映容显然没想到宁瑜会在这里,宁瑜见他一副见了鬼的样子,倒觉得有意思。

其他人察觉到梅映容的异样,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见他正朝向一名金丹修者,于是投去好奇的目光。

宁瑜想了想,主动上前打招呼:“梅公子。”主要是如果装不认识,梅映容一定会怀恨在心。

梅映容见宁瑜一身浅金色的衣袍,将他腰身勾勒得刚刚好,不经意间有种雍容华贵,许久没见,这人依旧唇角含笑,看起来好脾气的样子,比以前结实了一些,面容越发白皙,面若冠玉,更加气定神闲。

梅映容定了定心神,直接问:“你怎么在这里?”

宁瑜微笑回答:“我自然也是来看花的。”

梅映容心里掀起惊涛骇浪,宁瑜既然在这里,一定是获得了拾花叟的邀请函。

拾花叟的邀请函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得到的,上次分开的时候,宁瑜刚脱离仆从的身份,如今再相见,他不仅换了一身华贵的行头,还进入了芳菲华庭。

进一步探查,此人已经有了金丹修为。

其他人可能觉得一个金丹出现在这里不算什么,可梅映容知道,宁瑜以前的地位有多低微,短短时间内竟然变化如此之大。

宁瑜跟梅映容打完招呼,准备离开,反正他跟前老板之间又没话说。

这时候旁边有人问梅映容:“梅公子,这人是谁?”

这人虽然修为低下,但气质淡定温和,再加上容貌俊秀态度亲切,令人忍不住生出亲近之感。

梅映容笑了笑,重新找回从容,松开扣住琴身的手,缓缓抚摸方才自己按压琴身造成的印子,用一种久别重逢的怀念语气说道:“这位是我的一位家仆,我们好久没见了。”

其他人听了,均是一愣。

万万没想到,此人竟是这种身份,能在芳菲华庭里出现的人,哪一个不是修真界有头有脸的人物,至少身份都不会太低,怎么会混进来一个家仆。

所有人惊疑不定,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反应,看向宁瑜的眼神立刻就变了。

宁瑜知道修真界最为势利眼,笑着纠正梅映容的说法:“应当是前家仆,灵契已经解除了,你不记得了吗,梅公子。”

梅映容抱着琴站在一边不吭声,弱风扶柳的样子,旁边自然有人替他说话,其中一个天音门的人开口说道:“一日为仆,终身为仆。”他对宁瑜说,“既然见到主人,还不快过来照应着。”

宁瑜笑了笑,没有动,说:“那倒也不必,梅公子身边不是有你们天音门一众照应么。”

这话一出,天音门的修士顿时不舒服了,说得简直像他们也是梅映容的家仆一样。

那人见宁瑜还敢顶嘴,心里越发不爽,正要训斥宁瑜替梅师兄管教奴仆,这时候一个低沉严肃的声音响起:“宁道友,好久不见,你可安好。”

有人不动声色地靠近,跟宁瑜打招呼。

在场所有人

不说本事很强,至少修为都不低,竟然没发现突然多了一个人,齐齐露出惊讶的神色,再定睛一看,没想到居然是太古宗的剑君彦青持。

彦青持背着长剑,还是那身太古宗青袍,站在宁瑜面前,挺拔出尘如同松柏。

他望着宁瑜,神情平静,眼神却泄露出些许喜悦。

宁瑜见到他同样非常高兴,说道:“托剑君的福,我很好,倒是恭喜彦剑君出关,成为化神期高手。”

彦青持抿抿嘴唇,说:“我一出关,便给你寄去传信纸鹤,但没有收到回信,我本想待赏花盛会结束之后,到你那边去看看,没想到能在此处见到你。”

彦青持只跟宁瑜说话,对旁边其他人好像没看见一样,就连梅映容也被他不自觉地忽略了。

太古宗的剑君彦青持,是太古宗新一代中的翘楚。他刚经历雷劫,立即到了化神期巅峰,足以见得之前他有多压制修为。

彦青持平日不苟言笑,神情严肃,可却对这小仆从说了这么多话,两个人貌似非常熟悉,其他人立刻又对宁瑜的身份开始怀疑。

这人真的是家仆么。

彦青持的身边跟着其他太古宗的人,他转头对宗门中人介绍:“这位是我的一位朋友,宁瑜。”

梅映容身边围观的人听了,对宁瑜刮目相看。

不管宁瑜到底是什么身份,能被太古宗剑君称为友人,应当不一般。

宁瑜知道彦青持对他以礼相待,故意在众人面前称他为朋友,是想给足他面子。

彦青持这人严肃冷峻,没想到也有心细如发的一面,宁瑜冲他感激地笑笑。

彦青持神情缓和,继续对宁瑜说:“我见你已是金丹修为,这段时间是否有了机缘?”

宁瑜连忙说:“是的是的,刚好请彦剑君指点一二。”

眼见着两个人闲聊起来,梅映容抱着琴站在一旁,身姿依旧风流,却被人当了空气。

之前那个使唤宁瑜的天音门修士也傻眼了,怎么太古宗的剑君跟小仆从聊得这么火热,这不是显得他搞不清楚状况吗。

他忍不住看了梅映容一眼,眼神里有着抱怨。

气氛有点古怪,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有效地缓解了这边的尴尬。

有人说:“薛家的人来了。”

宁瑜猛地抬起头。

修真界的大宗门与大世家一向比较低调,比如太古宗,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队青衣整整齐齐,薛家也是如此,自从太古宗的大乘期老祖闭关之后,与他齐名的薛家家主薛聚珍更加不抛头露面了,凡事都让小辈出面,叮嘱他们不要争强好胜。

这次薛家却一扫之前的谨小慎微,变得大张旗鼓。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