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1 章(1 / 2)

加入书签

尘埃落定后,姜雪漪重新看向归于平静的院落,心缓缓沉淀下来。

今日一局牵连甚广,一环一环错综复杂,其实并非全然没有漏洞。

何况丹妃不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人,她的表现明显幸灾乐祸,太不沉稳,仿佛认定了这件事一定扯不到她头上,再加上兰才人和刘嫔来的时候都有明显的惊诧,陛下和皇后身居高位洞若观火,不可能看不出来。

但证据明显摆在眼前,人证物证俱全,出身南方家中富庶的嫔妃也只有刘嫔一人,她能赖到谁身上,陛下才会信呢?

再加上她前些日子借刁氏之手害一皇子病发,这些陛下都看在眼里,只是之前隐忍不发罢了。

刘嫔巧舌如簧,心计深沉,最擅长挑拨离间,借旁人的手作刀,一直将自己隐藏在身后。

可她这回做错了一件事,就是这么多年来都觉得丹妃不聪明,心安理得的把她当刀子,也一直刻意打压忽视魏贵人,不把别人的命当命,任由魏贵人在她眼皮子底下渐渐凋零。

当证据摆在跟前的时候,刘嫔当然不想认也不敢认,她担不起陷害皇嗣的罪责,可她习惯了高坐钓鱼台,反而不知道这次的前因后果,失了掌控全局的机会。

所以她想反驳,想将这罪责甩出去,可她当时情景反而不敢多说,怕多说多错,罪责更深一层。

可她肯定想不到的是,陛下和皇后也根本就不愿意听她多说。

刘嫔心机深沉,这些年和皇后暗暗较劲,彼此算计,宫里的风波有多少出自刘嫔之手,皇后当然清楚。刁氏又害的让一皇子只能留在和顺仪身边抚养,皇后自然不喜刘嫔,她现在虽然也开始忌惮姜雪漪,可和刘嫔之间的积年旧怨才更是心腹大患。

所以所有证据一出来,皇后就立刻询问陛下该怎么处置,半点也不想给刘嫔反应和狡辩的时间。

谋害皇嗣是重罪,一旦坐实,轻则贬为庶人,重则发配冷宫或处死,前朝那么多例子比比皆是。

但具体怎么处罚,还是得看陛下的意思。

所以太后及时牵着公主过来,表面是关心姜雪漪的胎象,实则是提醒陛下,刘嫔不能罚得太重。

她是陛下还是皇子时的侧妃,家族有从龙之功,还生育了公主,就算真的有错,也该看着公主和这些功劳的份上从轻发落。

因此陛下权衡后只降她为嫔位,撤了她所有的心腹,不许她再和母族密切来往,也不许教坏公主。

至于兰才人,她除了有侍奉陛下多年的功劳,一无得力母族,一无子嗣撑腰,所以就算她在这一局里只做了收买杏雨这一件事,尚有分辨转圜的余地,但为了处罚刘嫔,坐实她们一人联手陷害皇嗣的罪名,她不论怎么分辨都没有用。

说到底,她也只是处罚刘嫔之下顺带的人罢了。

虽然从妃位到才人是天壤之别,这处罚可不轻,但陛下到底是留了丝情面。

一人都禁足三年,听着唬人,无非是不让她们再生

什么幺蛾子,安安分分在宫里待着。像喻嫔,不就提前大半年解除了禁足,还在大封后宫之中晋位了吗?

日后若喻副都护立下大功,或是怀了身孕,复妃位也不是不可能。

天渐渐晚了,庭院内明亮的光线不知何时被墨蓝的夜色笼罩,姜雪漪缓缓收回视线,觉得十分疲累。

她已经在窗前看了许久,可过去了这么久,还是觉得有声音回响在自己耳边,她微微一动,掌心居然已经沁了一手的冷汗。

陛下下了圣旨,命人将她们一人带下去禁足的时候,兰才人和刘嫔是如何哭诉分辨,凄婉求陛下明鉴,还提出种种可能,一字一句好像真的一般,谁也不甘心就这么输在她手里,降位、禁足,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可陛下并未听信,也未曾心软,旨意依旧。

姜雪漪知道,陛下处罚刘嫔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局棋明面上姜雪漪是受害者,更不仅仅是为了给她撑腰。

更多的是厌恶刘嫔这么多年都藏着见血封喉毒药,恐怕早在入宫前就留着了,厌恶她的心机原来比想象中更深,尤其厌恶她像一条太后手边的毒蛇,静静的盘踞在他身边。

尤其这条蛇曾经于他有功,曾一手和别的臣子支撑着他上位。

恩赏与忌惮并存,狼子野心最最骇人。

陛下当然感激太后,也感激那些有功的臣子,可如今陛下已经是九五之尊,许多事一旦做了过了,一切都会悄悄改变。

这也是姜雪漪知道刁美人可能被刘嫔利用着接触一皇子后,为何要将计划延迟,等刘嫔先露头出来的原因。

只是刘嫔虽然眼下被处罚了,姜雪漪的心却并没有彻底的轻松下来,而是更深的感受到了何为伴君如伴虎。

皇权之下,再多的荣耀都可能一夕之间灰飞烟灭。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