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 164 亲征(2 / 2)
——大阿哥虽然已经从尚书房结业,但他并没有出宫建府,还住在阿哥所,住在乾东头所;而太子住在毓庆宫,两人都住在宫中,又时常往乾清宫跑,不经常碰上才是怪了。
康熙下诏宣布要亲征准噶尔后,原先只是做预防开战准备的边关守军动作大了起来,粮食、军队的调动越发频繁。
六月一十九日,康熙命康亲王杰书、恪慎郡王岳希率领边关一支守军屯兵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在归化城驻扎下来协防。
七月一日,大清军队正式开拔出征准噶尔。
康熙封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以裕亲王为主帅、大阿哥胤褆为副将,从古北口出关北上塞外;康熙封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以恭亲王为主帅,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扎为副将,从喜峰口出关前往蒙古。
两支大军出发后,康熙下令让内大臣佟国维、索额图、明珠先驻留京城做好战争后勤工作,等大军抵达阴山后,再疾驰赶往阴山与大军会合。
在京城处理好后勤问题后,康熙也打算率军前往边关亲征准噶尔。大军出发之前,康熙下令让都统以下的军官察看军需器械并仔细核实,严厉申明军纪问题,并下令让恭亲王与裕亲王两支大军会合。
七月十四日,康熙终于启程,北上塞外亲征准噶尔。
康熙刚出发没几l日,因大清将与准噶尔开战而沉寂不少的后宫中传出新消息:储秀宫妃小赫舍里氏被诊出近
两个月的身孕。
对此,留在京城的太子大发雷霆,在毓庆宫中大肆发泄,即使有内务府总管凌普帮着遮掩,但还是传出了消息,说是毓庆宫短短几l日内连续换了近十批官窑出品的杯盏茶具,瓷器易碎品的消耗极大。
康熙膝下的儿子已经有十三个,太子并不在意后宫是不是有新生儿诞下,是不是有新的皇子出生。
但太子的不在意仅限于庶妃之子,如果是贵妃、是四妃又再次有孕,太子虽不至于像这次这样反应这么大,但也是要皱眉烦心的。
储秀宫妃有孕对太子来说是比贵妃和四妃有孕还要糟糕的事情。因为储秀宫妃姓赫舍里氏,她若生下皇子,她的儿子便也是赫舍里氏的血脉,赫舍里氏支持的人选就多了一个,难保他们的态度不会发生改变。
康熙当年早立太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安抚汉人文臣。因此,真正支持太子的并不是满族勋贵大族,而是以江南文臣为首的文人,他们才是最坚定的太子党。
与汉人文臣的态度不同,满族勋贵世家对太子早立一事大多持反对态度。
满人从来都是长子离家打拼、幼子守家,不会早早将继承人定下来,康熙在太子两岁时就将他立为储君,让那些习惯了与皇室共议国家大事的骄兵悍将、勋贵大族十分不满。
唯一坚定支持太子的满族世家只有赫舍里氏,这是太子的母家,与他天然站在同一阵线。
只要太子还想争取满族勋贵的支持,只要太子还清楚满人手握着绝大多数的权柄,他就不会放弃满族勋贵的支持,也清楚赫舍里氏对他的重要性。
如今储秀宫妃有孕,意味着康熙的后宫中不再只有太子一人流淌着赫舍里氏的血脉,赫舍里氏也不再只有太子一个指望。
但不对等的是,不讨满族勋贵喜欢的太子却只有赫舍里氏这一个选项,争取不来八大姓里除赫舍里氏以外佟佳氏、钮祜禄氏、马佳氏、瓜尔佳氏等其他七姓的支持。
正在太子余怒未消时,前线突然传回讯息,康熙命太子带着三阿哥前去前线探望他。
原来,康熙七月十四号从京城出发后,刚走了四天,在十八号抵达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时便染上了怪病,可谓是出师不利,亲征准噶尔的战争还没打响,康熙就因为病情倒下了。
在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就地驻扎后,患病后被病情折磨得身体虚弱的康熙情绪格外激荡,无比思念儿子,这才千里迢迢地传信回京城让太子去前线探望他。
至于三阿哥,其实只是一个搭头。康熙主要是不舍得太子一个人上路,在大阿哥已经出征塞外的情况下,便选中了大阿哥和太子之下最年长的三阿哥,让他陪着太子一起赶往前线。
康熙确实最喜爱太子,若有十分父爱,有九分都给了生而丧母、由他亲手抚育教养长大的太子。正因为对太子感情深厚,康熙出征后患上疾病后,才格外思念太子,想在生病时见太子一面。
但康熙不会未卜先知,也不是全知全能,他不知道彼时收到储秀宫妃有孕消息的太子心里正憋着一股邪火,不知道太子是带着情绪从京城启程赶往前线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