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7 章 明末下4(2 / 2)

加入书签

崇祯的脸,一点点的,绿了。

皇帝不差饿兵的道理他能不知道?他搜刮了宫里所有的金银器,甚至加田赋也要保证军饷到位,不就是希望这些大头兵拿了钱好好作战么?

但,能发到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手里有多少,他还真没底。

【就拿万历朝的一次小小兵变来说吧。

之前提到戚家军的时候不是给大家挖了一个小小坑嘛,现在可以来填坑了,就是戚家军的后续。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做的实在太出色了,所以后来被调到北方来,也就是北京西边的蓟镇到山海关一带驻防,由于戚家军都是在浙江义务一带招的兵,所以他们也被称为南军。后来戚继光罢官病逝,戚家军由他的副将吴惟忠带领继续驻防蓟镇。

万历二十三年十月,蓟镇三协的南兵由于长期欠饷,群情激奋,聚众闹事,要求朝廷发钱。蓟镇总兵官王保将他们骗到演武场诱杀了上千人。】

【吴惟忠的这支南军,是刚从朝鲜的平倭战场上回来的,他们军纪好不扰民,而且战功卓著,吴惟忠奋勇先登,是光复平壤的首叙之功。但是回来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军饷被克扣了,万历皇帝给的赏钱也没有公平发放,所以心生不满。

当时,不仅是文官集团对武人进行打压,武将内部也十分割裂,北军南军之间矛盾冲冲。戚继光总督蓟镇时尚且相安无事,等换了王保这个北方人来之后,南军被打压的厉害,最后矛盾爆发,戚家军就这样惨遭屠戮。】

【他们没有死在朝廷战场上,没有死在倭寇手里,却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死在了文官故意克扣与武人的南北倾轧中。

然而即使是这样,吴惟忠招募了新军,补齐了名额后,第二年依旧开赴朝鲜,继

() 续为大明作战。

只能说是戚家军不常有,唉。

但蓟镇兵变,也是明末一个缩影了。】

朱元璋沉思良久。

他不了解戚继光到底有多厉害,但他知道大明的南北割裂有多严重。没办法,南北被迫分离的太久了,彼此的习俗、语言甚至一些文化都不通,若不是大家还写着一样的字,怕是连认同一个祖宗都难。

就这一点来说,天幕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确实没错。

朱元璋嘴角扯出一个苦笑。

他本以为经过两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南北问题会解决,就像魏晋南北朝时南北也分隔几百年,但经过隋唐后,南北已经弥合。

谁知道大明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甚至愈演愈烈了。

【万历时的戚家军毕竟还有戚继光将军的余温在照拂,但陕甘宁的边军可是苦了两百年。

陕甘宁这地方大家也知道,自从关中变黄土高原后就落没了。明朝初年的时候,因为有开中法,有盐商过去屯田开集市,所以还算能吃饱饭,等到中后期那真是连年欠饷,普通士兵过得跟乞丐似的。

崇祯二年,黄台吉叩边劫掠京师附近,崇祯下诏勤王。甘肃镇兵自然也要去。结果甘肃兵没走几天就哗变了。】

【甘肃巡抚梅之焕当时比较受士兵信服,所以他派人来查问,哗变的士兵就实话实说:“当年甘肃出兵援辽,结果一个都没回来。现在我们离北京有六千里的路程,自带的盔甲炮铳这么重就算了,朝廷连一分安家银子都不给。再走几天,人马俱倒。左右是死,不如死在这里。”

梅之焕是个好官,所以他只处理了四个领头哗变的士兵,然后宣布其他人无罪,不愿意去勤王的可以立马回家。

大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滴水成冰的寒冬,背着盔甲武器,缺衣少食,一分钱都不给。而且按照崇祯给定的日期,这些甘肃兵得每天走一百里才能按时赶到京城。就这,这些甘肃兵还从张掖走了十天,走了一千多里到兰州才哗变,闹着不走。

而且,哗变之后依然有一部分士兵愿意跟着梅之焕去北京勤王。

我只能说,大明真是好福气。

要是up主遇到这种事,怕不是当场逃营,连出发都不会出发的。】

朱元璋平生最听不得这种事,但是生气的事情太多他已经麻了。

他闭目想了一下舆图,然后轻轻吐出两个字:“河套……”

【但是结果呢?日行百里肯定是走不动的,所以他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了,早迟到了。崇祯下诏让梅之焕停职等候调查。

这时的温体仁已经变成了内阁首辅,他因为梅之焕曾经上书保过钱谦益,所以换恨在心,直接就怂恿崇祯把梅之焕罢官夺职。

然后崇祯同意了,因为在他心里,温体仁是个无党无派的孤臣。】

温体仁心里一丝颤动,背后忍不住冒出冷汗。

崇祯脸色由绿转红,还是涨的通红。

枉他这么信任温体仁,他却欺上瞒下,还让自己丢了好大的脸!

他把牙齿咬的嘎吱响,恶狠狠的说:“把温体仁罢官下狱,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

想了想,他有说道:“让徐光启和毕自严加大学士衔,入内阁!”!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