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5 章(1 / 2)

加入书签

岁寒生继续说道:

【明朝宦官之祸虽然在明后期显现,不过早在建国之初就有所苗头,因为宦官权力的扩大一定程度上也跟帝王的君主□□进一步加强有关。早在开国之初,朱元璋作为建国的皇帝,他实行的就是极权□□体制,标志性的便是洪武十三年罢相罢免相权,在此之后,他集君权、相权于一身。

毫无疑问,这是加强君主□□的一个开创性举动。可以说是未有前者。但同样的,在撤相以后对皇帝要求也相应的变得高起来。比如同样的事情,可以分给帝王和丞相同时进行,但是撤相以后全部的压力就要压在帝王身上了。

而做出这个决策的明朝创始者,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勤勉。勤政的皇帝不少,但是勤政到变态的时间管理大师,也没那么多,而他朱元璋赫然在其中。】

【朱元璋有个叫“鸡鸣天子”的外号,意思是朱元璋的勤奋可与‘闻鸡起舞’这个典故里的主人公祖逖刘琨一般,都是在公鸡一叫的时候就起来了。而除此之外,朱元璋每天要去朝两次,勤奋可见一斑。

后来对于登基以来自己的那些年的努力,他在遗诏中表示:“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

他的后代们没有祖宗这么能干,于是权力旁移到内宦官这些帝王亲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朱元璋也确实勤劳过人,可以说整个明朝皇帝加起来都没有他一个人猛。朱元璋在位时,平均每天要批阅一百五十件奏章,裁决四百种案件。而即便如此繁忙,他也没有忘记后宫里的佳丽。他登基以后71岁高龄去世,后宫共1后21妃(其中两位妃子没有封号),一生共育有子女42人,皇子26人,公主16人,部分早夭,最小的公主宝庆在他67岁时出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繁衍子女的同时,还为了子孙的幸福生活,给他们制定了丰厚的俸禄标准,唯恐不厚。

为了让宗室们充分享受幸福,朱元璋规定皇族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每一个皇族后代,所有消费需要都由国家承担。明朝这种无微不至的“爱护”,在我国历史上独一无二,延续时间更是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以至于连明朝人自己都不禁感慨,“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1]

……

真是牙酸。

观众里,他们论起来还算是明朝的祖宗,这些皇帝祖宗、帝王宗亲祖宗加朝臣祖宗齐齐麻了。

“这这这!”

按照朱元璋的标准,在明朝,只要你是皇室宗亲,不用工作就能活得舒坦活得优越!

而反观累死累活的朝臣们,那么辛辛苦苦工作,薪水不高不说,还要被上位者猜忌,还要被锦衣卫、东西厂监视,普通的臣子哪敢有一点懈怠。

羡慕了。

别说明朝的人了,他们听了都羡慕。

特别是那些从底层爬上来的人。比起一开始就是贵族、或是蒙受祖荫从而从出生开始

就过着优渥生活的人(),他们这些人能走到今天过去也不知道付出多少努力?()?『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因此他们反而是当中感触最为深的。

谁会相信呢,别看现在他们外表光鲜,但是实际上他们中大多数,一开始的想法只是想让日子过得好一点。如此简单。

倘若明朝的官员但是即使只是这样简单的想法,在明朝也很难实现。

无他,根据后辈所说的话,当明朝的官员未免也太苦了些。

毕竟,要钱没钱。明朝的官员俸禄普遍低,也不知道后来的皇帝会不会给官员们提高俸禄?想必会的吧,毕竟太不合理了。只不过不知道到那个时候,离明朝建国、离朱元璋过世过去了多少年,而明朝的官员又换过多少轮了,官员里有多少前辈没有享受过这个福利……

而看明朝皇帝内政上的举措,众人总觉得,明朝的官员看起来兢兢战战的,毕竟有锦衣卫还不够,还有东西厂的宦官们。日子看起来过得确实不太容易。

隔着天幕的三个时空的臣子们心有戚戚。

从明太祖就开始的锦衣卫用于监察百官,以驾驭不法群臣为目的。“巡查缉捕”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虽然朱元璋在统治后期认为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更是将他们的这项特殊职能废弃不用,遏制住锦衣卫的发展。但是他儿子明成祖朱棣上位后可是又捡起来了,甚至还在此的基础上加强。[2]

这谁受得了啊?

……

嬴政却是冷哼一声。

把官员俸禄定那么低,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在有权的情况下,官员想要过得好一点那不就只能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力了么?

想必在明朝,以权谋私的贪污是不会少了。

另外,他是看不惯一个皇帝这么溺爱自己的后代。先前李世民那么溺爱儿子,出事了吧。

而这明朝皇帝,溺爱儿孙再加上分封诸王,间接导致了内乱靖难的发生。而光是这样还不够,他还特地这么照顾后代后后代……关键是这朱元璋自己就生了这么多,鬼知道到后来他们明朝的皇室宗亲会有多少。

特别是王朝末年。每个王朝将尽的时候,往往是一个王朝最虚弱的时候。如果不是一个朝代气数已尽在挥霍之下走到了尽头,怎么还叫末年呢?

想必明末那时候也一定已经是内外困境交加不断的时候,而到那个时候,倘若还延续此政策溺爱那些人,他们大明可是还养得起?

那处境,岂不是在自身难保的基础上雪上加霜吗?

……

说朱元璋的时候,说起了他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策。这个‘关爱明朝宗亲’的政策。再加上分封制,那可真是炸了。

【明朝重建了比较规范的分封制,建国之初,分封子孙于各地,明太祖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封了包括自己二十四个儿子,与侄孙朱守谦,在内的二十五个亲王,在边疆的藩王可以主持地方军务。“初封亲郡王、将军四十九位”,靖难之役燕

() 王朱棣夺位后,强化中央集权,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形成“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不过好在以上两个政策里,靖难之后分封制后来因为君王感觉威胁而受到打压遏制,但是另一方面,‘关爱大明宗室’的政策却一直延续。

乃至于发展到明朝末年,在政策刺激下,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100万人之多。而优越的生活,除了让宗室人口数量每年成倍增长,导致人口爆炸外,在随着宗室人口的迅速增加,宗室领取的俸饷总数目也同样巨大,禄米拨给的总数远超出国家各地一年的岁供京师的粮食。国家也因之背上沉重的负担。同时,这也给未来埋下了隐患,也成了后来拖垮大明的原因之一。】[3]

没错。明亡,也有这里的原因。不清楚其中,是很难想象得到的。

……

“嘶。”

观众们不由不约而同倒吸一口凉气。

朱元璋那样溺爱后代迟早要出事。明眼人不难看出其中弊端。这项政策延续下来,到最后导致了这个结果,可以说是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但是让人在意的是,在后辈说的这些里,那最后一段——每个字组合起来都教人不可思议匪夷所思呢?

‘拖垮大明’。多么不可思议。只是养那些宗室,居然就是大明垮台的其中一个原因?

众人心中沉重。

很难想象,朱元璋为宗室谋取的这点福利私心,传承下去却成了大明毁灭里不得不说的原因之一。

谁敢信呢?

【一国的财政、经济……何其重要,不夸张地说这是国家的命脉也不为过。

古有管仲用经济战兵不血刃遏制邻国发展。

管仲熟练的运用轻重之术对外策划了衡山之谋、阴里之谋和菁茅之谋,堪称古代货币战争的经典案例,为后世所尊崇。而其他国家为什么会输?根本上就是管仲拿捏住对方的经济,使得对方腾不出手,无法用经济投资改善自身更不要说进步。而管仲则利用这创造出来的机会励精图治,趁机壮大本国。

以《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篇》的衡山之谋为例子:齐桓公问管仲,如何制服衡山国。

管仲回答:让人向衡山国高价买入械器再卖出去,燕国一定会跟着买,秦国和晋国知道了一定会跟着买。天下争着买械器,械器的价格必然会十倍上涨。

齐桓公答应此事,立即按照他说的做,燕国、秦国和晋国也果然跟着买。衡山国王看到这样的形势,跟相国说:“马上将械器价格提高十倍。”全国人民都倾尽财力去生产械器。

而这个时候齐国又派人假装若无其事地去晋国高价购买粮食。各国的人得知,都去齐国卖粮食。齐国花了一段时间收购械器和粮食后,断绝和衡山国的外交。这样各国也纷纷与其断交。鲁国攻占衡山国的南部,齐国攻占衡山国的北部,衡山国看自己已经没有足够械器抗衡两国,只好举手投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