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3章 简单粗暴明化政策(1 / 2)

加入书签

原本历史中,朱元璋也曾迁徙江南富户去云南、北方。

沈万三家也在被迁徙的行列。

不过《明史》上记载的沈万三修南京城和劳军被朱元璋嫉妒,流放云南,实属扯淡。

不说沈万三在大明建国的时候已经死去多年,且沈家一直为张士诚做事,为张士诚押运去大都的漕粮。朱元璋得了失心疯才会让沈家修南京城、劳军。

但有个确切的史料是,沈万三女婿顾学文与蓝玉通谋,连累沈家直系血亲几乎满门抄斩。

也就是说,沈家与蓝玉官商勾结。后来蓝玉被杀,沈家也败落了。

如果朱太子没死,蓝玉没被杀,仍旧权倾朝野,恐怕沈家就能借着蓝玉再次兴盛。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南方富商在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人失败后,并未放弃谋夺政治上的权力。

为张士诚做事的沈家,就能在洪武朝巴上蓝玉这位开国功勋,其他富商和士绅、豪强,肯定也巴上了其他开国功勋。

洪武年间朱元璋疯了似地砍贪官,仍旧无力阻止大明官场一步一步沦落到他看不懂的地步,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时空的朱元璋再次迁徙富户,并且扩大了范围。

他也再次杀人,虽没有用剥皮充草的残忍手段,以免吓到自家善良的标儿,但南京在冬季来临之前,大臣们和地方豪强被砍得人头滚滚,朝野上下一片风声鹤唳。

当朱元璋决定迁徙富户的时候,东莞等地接连造反,再加上国内有灾异,许多大臣都认为这是上天示警,让朱元璋改变主意。

朱元璋再次充耳不闻。

这时汉唐得国之正的好处就来了。汉唐开国皇帝的声望和权力极大,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大臣使劲去撞柱子(但一个都没死),他们也能乾纲独断。

当然,始皇帝也做得到这一点。第一个一统天下的皇帝,这点魄力和权力怎么会没有?

之后,此起彼伏的造反一点声响都没有激起来,就被当地百姓告发,县衙和知府派兵剿灭。富户豪强们终究还是带着奴仆妻妾往内陆迁徙了。

主动迁徙,大明会补给他们失去的土地,并免除三年税;如果不主动,迎接他们的就是家产没收,发配边疆。

大明虽说执行井田制,但并没有收缴没有犯罪的富户豪强的土地,只是将“永业田”强制改成井田制同等年限。他们到了内陆,仍旧会有许多土地。

但富户豪强们为了偷税漏税,多隐瞒田地亩数,实报能到五成就算是遵纪守法的好大明百姓。大明官府只按照他们实际缴税的田亩数分地,他们只能吃个哑巴亏,不敢声张。

历朝历代对偷税漏税的惩罚都极其严重,他们如果声张,那就是抄家灭门的重罪了。

北边生态较为脆弱,暂时还没有看到百姓迁徙的好处。云南有大片土地可以开垦种植,陈英很快就利用这些迁徙百姓,蚕食云南当地土司政权。

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和朱元璋教养长大的义子,陈英做事没有朱标那样多的道德心,和朱元璋一样简单粗暴。

元朝在云南分封藩王,将云南纳入中央管理后,元兵驻扎在云南,几十年过去,已经形成相当庞大的人口。这些都是云南的隐患。

陈英强制命令所有蒙古人改汉名汉姓,必须与汉人通婚,并将他们的族落打散。

当豪强和富户迁徙来之后,陈英立刻下令他们释放所有奴仆,为他们分配婚姻。

对蒙古人陈英表现得很强硬,对云南那些土司所管辖的山民,陈英的手段稍微委婉了一些。

只要改汉名、与汉人通婚的人,就能分得汉人一半的土地;如果学会了说汉话,就等同于汉人,能分得和汉人一样多的土地。

当然,陈英不会说“汉人”“汉名”。他义父不喜欢这个。他们都是称“大明人”“大明的名字”“大明话”。

陈英的命令很简单,要让云南无论什么籍贯的人,都成为大明的百姓,成为“明人”。

就像是唐人在外都自称唐人,很少用到“汉人”一样。朱元璋的野心是,以后他的百姓无论来自哪里,哪怕是浅色头发高鼻梁,都会自豪的自称“明人”。

朱元璋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因为史书中盛唐时就是这样,他们梳着胡人的发髻,演奏着胡乐,跳着胡舞,身形相貌都与更遥远的西方人一致,但他们都称呼自己为“大唐人”,也没有人质疑他们大唐人的身份。

而后这些东西融入了大唐,就是大唐的东西,不会有人因为他们来自丝绸之路就排斥,也不会有朱标那样“后世XX年后的某些人发现我们的东西的根不是大明,会不会巴拉巴拉”的忧虑。

这就是盛唐的自信,也是目前华夏民族还未消失的自信。

很多年后,有一个没有根的强国,他土地上的所有人、他国度中所有文化、他发展的所有科技都不来自与他,但他土地上的人会说“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的”吗?

不会。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