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0章 重建海上丝绸之路(1 / 2)

加入书签

陈标还是没有放弃让北平自给自足。

以如今的生产力,大明的地粮食产出不够吃,那就去海外。

只要他拥有足够多的商品、商道和护航船,就能通过正当贸易方式持续不断的购买粮食。

当然,其实还有更便捷的方法。只是陈标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不能接受这样的方法。

我华夏做生意向来讲究双赢,堂堂正正。我们卖给你们手工业品和奢侈品,你们卖给我们粮食和矿产,和平的外贸交易就能达到弥补自身粮食缺陷的目的,何须做那等恶劣小人?

华国近现代一穷二白的时候,就用过衣服、牙刷、苹果抵债换工业品;到了现代,粮食、木材、矿石等纯资源出口国过得也很滋润。

现在大航海时代还没开始,将世界上还未出现的血腥大航海,改成以大明主导的和和气气做生意海上丝绸之路,这是大功劳一件啊。

陈标吹嘘了一下自己的伟光正,奋笔疾书,让洪武皇帝同意他在海津镇建商港和水军基地。

陈标知道,应天的人估计挺鄙视行商,一听见商业就皱眉头。所以他写了两份折子。

一份折子,陈标详细阐述了海外贸易对大明的好处,如何用高附加值的商品大量换取矿石、粮食、木材等会耗费本国资源的低附加值商品,这样不剥削自己百姓也能增强国力,养得起一支雄兵。

另一份折子,陈标除了简单阐述与海外做生意,进口粮食和增加税收对农民的好处之外,着重阐述了大明与高丽贵族、倭国贵族做生意,与高丽和倭国上层利益绑定,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倒向大明,甚至主动出兵帮大明剿灭残元和倭寇的策略。

高丽和倭国都是不打不听话的小弟。但一时的殴打,换了一代人,他们立刻又抖了起来。

高丽如今还好,只要中原王朝没有改朝换代,基本还很听话。没有被倭国殖民,高丽国民思想还没扭曲。

但倭国从古至今、从诞生之初,就是完完全全的……

陈标把骂人的话咽下。

高丽与大明相连,很早就是中原王朝的藩国,就像是如今的云南和北疆等地一样。

所以大明待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可以像对待云南、北疆等藩国一样,慢慢开发其潜力,将其从藩国慢慢变成中央直属的领土。

高丽人现在从上到下都对自己依附中原王朝一事很认可,这一点只要大明强盛起来,就不难做到。

而倭国太远了,不好管理。

即使倭国矿产很多,但挖矿是一件苦差事,总不能把大明百姓运到异国他乡去为大明挖矿?没有这么坑百姓的。

让倭国的天皇和将军自己组织挖矿种田,将矿和粮食卖给大明,这才是细水长流。

和气生财。大明又不是昂撒强盗。就算陈标想,大明的士林官宦也绝对不会同意。这就是泱泱华夏几千年文明积攒的道德观。

为了达到和气生财的目的,为了不用兵戈解决高丽和倭国之患,陈标奏请开商港,建军港,在北方组建一支主要以远程火炮为攻击手段的新式水军。

要让商人们安安心心做生意,就像是开边市一样,需要强有力的军队保护。所以筹备新式海军,没毛病!

朱元璋拿着陈标送来的两封折子,左看右看,然后召集心腹:“我认为标儿此计非常合适!”

宋濂有些犹豫:“我们与海外做生意,用丝绸瓷器换他们的粮食?这的确是好主意。但海外诸国王公贵族会不会为了大量购入此等奢华品,加倍压榨平民?”

刘基白了宋濂一眼,没好气道:“你怎么忧国忧民还忧到别的国家身上?别的国家的百姓过得好不好,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他们的君王英明,自然知道如何达成太子口中的‘双赢’,

利用从大明赚取的钱,轻徭薄赋,改善百姓生活;如果他们君王昏庸,只知享乐,那他们的百姓便知道该换一个君王了。”

宋濂道:“那百姓愚昧,不知换呢?”

刘基甩袖子:“那就是他们活该。他们自己都不想为了过好日子而努力,难道还要我们大明为他们做主?”

宋濂想一想,点头叹气:“说得也是。我没意见。”

其他道德感最高的儒臣也纷纷点头同意。非儒臣就更不必说。

陈标的出海之策确实是双赢——做生意,只要不是强买强卖,那就说明对方也认为有利可图,怎么不是双赢?

至于他们的王公贵族是为了自己利益还是为了百姓的利益做生意,那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人该考虑的事……

“和我们只会做生意的大萌有什么关系!”陈标理直气壮。

飞速赶到北平觐见太子的廖永忠疑惑:“大萌?什么大萌?”

陈标道:“哦,大明,我说错了。”

廖永忠更加疑惑。两个读音完全不同的字,怎么还能说错?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