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61 章 疑心(2 / 2)

加入书签

【自此,刘邦兵出,萧何坐镇关中,征发兵卒,运送粮草,供应汉军;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秩序。有关事项每次报呈刘邦,刘邦总是同意,允许照办。即使来不及报告,萧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行执行,等汉王回来再作报告。】

【说句不好听的话,刘邦自己作死彭城,好几次和项羽的战役,皆弃军逃跑,但凡萧何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那时的刘邦带着数十骑残兵败将逃回荥阳。关中的壮丁多数已被征发,萧何及时调拨老弱及不到服役年龄的少年到荥阳增援,韩信也收兵与刘邦会师,刘邦这才得以重振旗鼓,与项羽大军相持于荥阳、成皋一带。否则刘邦早就坟上长草了。】

【可是,饶是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从无二心,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刘邦仍不放心萧何,在他与项羽对峙京、索之间时,屡次派使者慰劳萧何。初初萧何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层,直到有一个姓鲍的儒生对萧何说:“如今大王在外辛苦征战,却多次慰劳您,这是在怀疑您。为您打算,不如派遣您能从军的子孙兄弟到大王军前,这样大王就能更加信任您了。”

这也是刘邦一直为人所诟病

的地方。】

【萧何待他忠诚不二,但有二心,天下早没他刘邦的份了,刘邦不知?知,依然免不得生疑,而且不仅是现在。在刘邦打败项羽后,萧何不惜自污名节,收取他人财物保全自身。百姓告萧何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在刘邦召见质问后因萧何进言长林苑为民之耕地,引刘邦不喜而入狱。】

!!!秦始皇已然不想说话了,刘邦也是够了!

于危难之际萧何没有背叛他,难道功成名就会图谋他的江山社稷?

真要那么没脑子,早些年萧何就该动手了。

说到底无非是在最后萧何功高至丞相,封无可封,刘邦盼着萧何能做事,也怕萧何会做事。

正准备和刘季收拾东西前往咸阳的萧何听到这儿半响没缓过来,刘季眼皮跳了跳,事情确实是刘邦做得不地道,那跟他有什么关系吗?他是刘季,又不是他干的,他怕个啥!

而汉高祖时期,刘邦被控诉着却没有任何不好意思。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功高盖主,有些道理谁人不懂。刘邦心底的不安,嗯,有时候都不知道要跟谁说。

吕雉没有吱声,她是听着,也知萧何忠心赤胆,然最后刘邦起疑萧何,何尝不是畏惧于萧何。

刘邦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再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也正是因为清楚,他瞧着数十年如一日的萧何,心里是何感想,能够猜得到。

一个不能自制的人,瞧着自制的人,未必心里不会想,会不会有一天萧何不想自制了,彼时当如何?

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一件极其不可取的事。刘邦信不过任何人,也包括他自己。

与其寄希望于别人会不会去做一件事,刘邦更愿意去确认那个人有没有能力去做一件事。

【最终,萧何从大狱中出来不假,也亏得有人向刘邦进言,否则未必萧何不会死于狱中。那时候的萧何已然垂垂老矣,史书记载,刘邦看到从狱中出来的萧何,也突然发现萧何也老了,一个年老之人,哪里还值得他针对呢。萧何才得以幸免于难。】

【作为皇帝,想要守护自己的江山没有错,却因此害怕臣子得人心,有本事,差了几分气度。与之相比,李世民从来不怕臣子比他强,比他能干,他也从来没有随便将臣子下狱,再不喜欢最多也就把人赶回家中,能怪后世的人们对李世民推崇吗?】!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