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章 西夏(2 / 2)

加入书签

他既然知道武将可以随时造反,他更应该明白,武事不振,那对整个国家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不仅如此,赵光义还规定, “将从中御”。这句话出自先秦时的《军制》一书,应该是这样一句话: "将从中御,兵无选锋,必败。"啧啧啧,先人智慧啊,早就说过了将从中御的危害了,可是赵光义为了控制大宋的军队,竟然要求诸将“将从中御”。也就是不给守在边境的将士便宜行事之权,这不是坑吗?战场瞬息万变,要是事事请示,处处得等批准后再打仗,这仗还用打吗?必败无疑。】

【另外,赵光义并不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对于军中的将士,犯错的罚了也是往轻里罚,比如将

大宋第二次北伐,对,雍熙北伐这一战,原本大好局势葬送的曹彬,若非他领军孤军深入,以至于被辽军断了粮道,最后曹彬更是弃军连夜而逃,大宋怎么可能会

败得那么惨?就这样一个人啊,当斩吧,可赵光义竟然只是将他贬官三/级,甚至在不久起复。这不等于向天下人宣告,大宋的军法形同虚设?】

【确实,赵光义开了一个好头,到宋仁宗时,别说是上层的将军们了,就是低阶的将士都视法如无物,换句话来说,这时候的大宋军队就是摆设。别看人好像挺多,实际根本没有作战能力。具体就体现在西夏李元昊的数次与大宋作战。】

【李元昊为了达到目的,陆续在四年里发动了四次战役,分别是: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第一回的三川口之战,李元昊领十万西夏军假装进攻金明寨,一边给延州知州范雍写信流露出要讲和的意思,范雍也是个人才,别人说他就信了,竟然因此松懈以待,李元昊一开始打的就是延州的主意,发现延州松防,不二话,立刻发兵延州。】

【延州被围,眼看就要被破,这时候有一队人马飞驰延州。领军的分明是宋朝的名将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副总管刘平、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孙。这三位,着重讲一下刘平。刘平,文武双全,既为进士及第,也曾剿匪立功,弓马娴熟,为人正直。唉,每每看到文武双全的人才啊,想到大宋积弱,更为无数大宋的人才们痛心不矣。】

【刘平闻延州告急,当即便带着三千骑兵赶往延州。路上先后遇上了同样赶来支援的其他将士,石元孙、鄜延、黄德和、万俟政、郭遵。这时候他们加起来的兵马不过才步骑万余。西夏李元昊是有多少人?十万!当时就有人打退堂鼓,提醒刘平西夏兵马众多。刘平多少有些侠士意气,以为延州被困,不能不救。可是刘平却也是轻敌了。】

【李元昊得知宋军来援,立刻想出一条毒计,派人假扮延州知州范雍的手下,一路将刘平引入延州,刚开始刘平不察,等所谓的使臣不见了,刘平反应过来中计,立刻将兵马收拢。此时,西夏军已经围了下来,面对敌众我寡的事实,刘平等一众将士并未退却,而是不畏生死的同西夏军奋斗到底。】

【三川口这一战,宋军以极少于西夏兵的人马为大宋坚守在前方,面对西夏兵马一攻再攻,他们不畏生死拼杀在前,刘平身先士卒杀敌在前,纵然手脚负伤依然不退,郭遵三进三出敌军,杀敌数百,后因坐骑中箭,马倒而被西夏兵围而攻杀,壮烈牺牲。独一个黄德和啊,身为监军竟然见势不妙,立刻遁逃,以令军心涣散,也给了西夏可趁之机。】

【最后,刘平和石元孙

领着兵马退入山中,纵然如此,依然不曾放弃,面对李元昊的招降,他们

果断拒绝,李元昊恼羞成怒,再一次发兵围困他们,刘平与石元孙被擒,剩下的宋军尽被灭。】

【可是这一战,刘平他们以极少的兵力拖住了西夏的主力,也就给其他前来救援的将军足够的时间解救延州。同时也还有另外的将军带兵袭击李元昊,最终,见势不妙,李元昊退兵。】

【然而诸位别忘了有一个临阵逃脱的人,对,大宋派来的监军黄德和。这一位无耻之徒跑了不说,竟然诬刘平叛国,以至刘平一家尽被下狱。所幸有两位将士存活下来,为刘平做证,然而这两位将士惨被灭口,眼看刘平惨被诬陷,百姓们都要上告,却都被人拦下了。好在,三川口一战中还有刘平手下的大将卢政逃了回来,为刘平证实,但就算这样,案子还是拖了半年之久才为刘平正名。大宋啊!一个逃脱的监军,一个为大宋宁死不降的将军,用一个怕死的监军约束一群忠贞为国的将军们啊!真是可笑之极。】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