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洪都之战(1 / 2)
【陈友谅,出身渔家,曾任县吏,后来投身于红巾军中,成了徐寿辉的部下。公元1360年,也就是红巾北伐失败,刘福通退守安丰的第二年,陈友谅弑主自立,号称汉王,便将目光投向朱元璋的地盘。他先克太平,又约张士诚一并夹攻金陵。】
【消息传到应天,朱元璋麾下大震。】
从高空俯瞰而下,渺小的应天府随着镜头的靠近而越来越大,直到一间议事大厅出现在众人眼前,只见厅中气氛沉隶,仿佛风雨欲来,一干文臣武将纷纷出言:"陈友谅好生猖狂!事已至此,当务之急是夺回太平,如此才能牵制敌军……”
“某自请领兵,去会一会那陈友谅…”
“为今之计,先复太平……”
【一群人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但看法竟出奇的一致,都是要收回太平。偏偏偏朱元璋却力排众议,拒绝了所有人的提议。】
镜中,朱元璋铿锵有声,把所有人的提议都反驳了回去,让人无话可说:"陈友谅占据上游,其舟师十倍于我,太平轻易无法收复,若是我亲率主力去攻太平,就怕他们以小股部队牵制于我方步骑,大股部队顺流而下,直趋金陵!”
【在座的众人都麻了:行,大家的提议都不行,那让我们看看你准备怎么办?】
【————朱元璋给出了他的方案。】
【他飞马传书,派人攻打信州牵制陈友谅后方。接着又找到陈有亮的故友康茂才,令其假装投靠陈友谅,给陈友谅送出一封书信。信中内容无人知晓,大抵就是一翻虚构,告知陈友谅朱元璋这边出了什么问题,是攻打的好时机,机会稍纵即逝。】
水镜之中,朱元璋侃侃而谈,正在解释自己如此设计的原因:"若是等陈友谅和张士诚会合再大举来攻,我必首尾受敌,难以招架。不如让陈友谅先来,只要打败了他,量张士诚也没有胆量来进犯!"
【陈友谅果然上当,引兵东来,结果正中朱元璋埋伏,遭其大败,只能乘船逃走。朱元璋就这么轻轻松松取回了太平。】
【————至于张士诚?陈友谅这么快落败跑路,还未出兵的张士诚当然就不来了。】
【于是一场危机就这样轻而易举化解。】
【但这显然只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二人交锋的开端,此后几年间,二人为了争夺地
盘打得不可开交,你来我往互有胜负,总的来说,陈友谅输多胜少,地盘越来越小,这让他愈发渴望将朱元璋一举掀翻。】
【公元1363年,一个机会出现在陈友谅面前——早已投降元朝的张士诚派部将吕珍攻打安丰,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危急。朱元璋亲自领军救援安丰,逼走吕珍,送韩林儿前往滁州,自身则回归应天府。】
【归途中,一则紧急军情从洪都方向传来——陈友谅率六十万大军兵围洪都!】
“六十万大军?这是把全部家底都压上了啊?”听到六十万这个惊人的数字,许多人难以置信地爆出了粗口,“他疯了吗?”
“陈友谅这是孤注一掷,企图一战而定乾坤!”卫青盯着镜中地图,目光灼灼。仿佛穿越干年时光看到了那场惊世的大战。
汉武帝刘彻十分不解:"既然如此,他为何去攻洪都,而不是出兵直取应天?"
他话音落下,卫青愣住了。在汉武帝刘彻求教的目光中,这位大将军的眉毛袅袅秋成了一团,眼中同样露出深深的迷惑。
汉武帝刘彻顿时更加惊讶:难道朕无意之间提出了一个相当有深度的难题?没想到就连大将军卫青也被朕的问题难住了耶!这岂非证明朕于兵家一道天赋不俗?
但转念一想,这也有可能代表陈友谅那方拥有非同一般的战略家,其率先选择攻打洪都的用意,竟然连仲卿都难以参透!
汉武帝刘彻倒吸一口凉气,猛地摇头。
……不可能的,不存在的,朕不相信!
见状,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的卫青徐徐打出一个问号:“陛下这是……?”
“没什么。”刘彻当然不会说出自己刚才那个想法,这不是摆明了低估大将军吗?不过他很好奇大将军想了半天想出了什么答案,于是便问,“仲卿可参透其中缘故?”
长平侯卫青老老实实回答:"陈友谅为何弃应天而攻洪都,臣亦不知。"
汉武帝刘彻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而另一道年轻的声音却突然插了进来:"舅舅你自然不知,打应天才是上策,谁知那陈友谅为何先攻洪都!”
两人视线所及,霍去病用难以理解的口吻道:"正如我亦不知匈奴为何总是待在那几个好找的地方,让我一逮一个
准。”他们就不知道藏到自己找不到的地方吗?
汉武帝刘彻从卫青沉默的眼神中看出了赞同之意,他的嘴角忍不住轻轻抽动了一下——所以卫青之所以猜不出陈友谅的用意,只是因为对方的选择太过愚蠢了吗?聪明人容易揣测,蠢货反而难以理解。
刘彻:“……”
……为此认真思考的朕好像是个傻子。
他将目光重新投向水镜,此时镜中正在播放一场惨烈的攻城战,在水镜的上方,是时间记录,每隔数息时间,上方的时间就会跳过一天,此时已经来到第45天。
时间显示下方,是血腥气息弥漫的战场。
轰隆一声,一段城墙倒塌。
↑返回顶部↑